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的影响

2018-11-29乌日丽嘎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乌日丽嘎

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出境游人次已达1.29亿人次。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向于选择出国旅游。与此同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将中国视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国,正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吸引了境外游客。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学术界根据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将跨文化旅游定义为:“荷载至少一种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跨文化旅游的文化冲突源于文化差异,但也正是文化间差异和求异心理的驱遣成为了人们跨文化旅游的动机。

一.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的差异首先表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中国自古就有“以类合之,天人合一也”,而西方哲学观自古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主张“天赋人权”。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时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必然导致集体主义取向,他人利益取向。人们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事情常常克己守道,先人后己。这一点表现在旅游中就是:中国人在出行组团去西方国家旅游,东道主的西方人在接待时,会问中国游客的需求,当被问及喝点什么、吃点什么时,中国人往往会说“随便”、“什么都行”,这样的回答会让西方人无所适从,不明白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有人先说喝橙汁,那么其他人也会说:我也喝橙汁吧。这也会让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想法奇怪,缺乏个人主见,做什么都要参照别人。这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观念,重视群体意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倡中庸之道,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人内敛、谦逊。而西方人强调个人意识,重视个性表达,这种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西方人对中国游客的误解。中国人怕麻烦主人,历来尊崇“客随主便”,他们误以为中国人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没有个人见解,人云亦云。但这恰恰是中国人文明礼貌的表现,中国文化中推崇的道德准则。

其次表现在对隐私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在自己的文化里公共性的、可谈论的方面在西方文化里却变成了隐私。跨文化旅游中,中国人比较热情好客,面对来自西方的游客,希望中国的风土人情能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更多的表示关心、友好,不了解中西隐私概念的中国人不禁会问对方:你来自哪里?你结婚了吗?你做什么工作的?你父母是做什么的?有孩子了吗等问题。这些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体现对对方的亲切友好,表明想要追求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不涉及隐私。然而,问一个刚认识的西方游客这些问题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不能被对方接受的。他们会认为这是警察在讯问罪犯,严重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是对他们人权的不尊重,并且会在心里想: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在这些。在西方国家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其个人的生存发展而存在的,是被西方文化所忌讳和回避的。因而这些问题会招致西方游客的反感。而中国人去西方旅游时,西方人更多的是夸赞中国游客衣服很漂亮,发型很独特等,不涉及任何隐私。而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的中西方人在旅游活动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产生误解、怀疑甚至冲突。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感性直觉思维和理性逻辑思维。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交流往往会产生障碍。中国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如“门”这个字就是象形文字,人们利用直观思维看到门就画出它的形态来表示它;而在英语中门是“door”,从这个词的形态根本看不出它表示的是什么,西方人看到门就是用理性思维拐一个弯去想,我要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去表示它。中国人写文章往往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用叙述性语言做铺垫,最后讲出与旅游相关的说明。语言表达迂回婉转。例如对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的描写:在中国的东北部有一美妙去处,它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植物种类繁多的仙境。我们不仅可以参观美丽的天池和周围的十六座山峰,还可以在泉水中放松身心。它就是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而西方人的表达则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逻辑性强,结构紧凑,没有过多的修辞。因此,他们常常对汉语曲折的表达方式感到迷惑不解。同样的地点,西方人描述为: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Changbai Mountain,which is described as a wonderland where varieti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live, is the largest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Not only can we visit the beautiful Tianchi and sixteen mountain peaks surrounding it,but we can relax ourselves in the springs as well.汉语的景物描写把主体句“它就是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放在了最后,而英译时把最重要的信息“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Changbai Mountain.”放在了开头,符合外国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在日常的表达方式中也是如此,中国人说话往往把状语放在前面,例如:我去年在北京工作。将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前面。而英语中的表达为:I worked in Beijing last year.将时间地点状语放在了后面,突出强调工作。英文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语言客观实在,力求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最忌讳啰嗦堆砌。而中文旅游文本大多言辞华美,诗情画意盎然,情景相融,充满了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情感美。

这一差异在旅游中,还表现在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方面。许多来华旅游的西方游客都有这样的疑问,去观泰山的时候导游会说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然而去黄山旅游的时候,又会说:“薄海之内,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又有黄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很显然,在西方人的思维中,天下第一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两个,只能说明一个是假的。这也让很多西方人觉得中国的景点名不副实。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天下第一只是一个形容词来描绘突出这个景点的独特、没有指向性的标准,西方人则强调实证性和精确性。

三.语言交际的差异

语言交际差异在这里着重谈中西方寒暄语的差异。因为寒暄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明确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缩短传播者之间社会距离的作用,带有极强的文化色彩。寒暄语,就是人们日常表示寒暄应酬时所使用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问候别人喜欢问:你吃了吗?这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粮食至关重要,我们的文化中有“民以食为天”,这种观念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观念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而西方人更倾向于谈论天气,除了天气,他们经常还谈论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橄榄球比赛的最后一场,即将举行的篮球比赛,谁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这个晚宴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国人也会就这些话题进行寒暄,但在西方国家这类话题更容易被人们谈论,如服装的样式,购买的地点等。在结束旅行告别时,西方人只是用简单的一句“Good bye”“see you again”来结束。而中国人除了说“再见”,还会加上许多亲切的话,例如“以后常联系”、“改天请你吃饭”、“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找我”等,如果说这句话的对象是西方国家的人,他们会觉得麻烦,并真的会期待着“哪天”的吃饭,但在中国说这些话的目的都只是表现出对对方的热情、客气或者是对分别的不舍,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西方游客走进中国,中西文化在不断地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由于中西方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旅游中发生文化摩擦和冲突是必然现象。面对这种现实,在跨文化旅游中,交际双方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做到入乡随俗,主动适应旅游地文化,学习对方文化里优秀的部分,最终将旅游地文化精华融入到自身文化系统。再者,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接纳、吸收跨文化旅游者优秀的价值观等文化因素。

[1]《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蔡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16卷第4期,2014

[2]《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福建地理 2006

[3]《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高星海学习与探索 2004

[4]《论跨文化交际对中国式旅游行为的影响》 刘露涵 中国市场 2016

猜你喜欢

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亭台楼阁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