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认知践行
——“友爱、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18-11-29肖群慧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实验小学
肖群慧 (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实验小学)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从中提炼出品德教学活动的主题,形成具有普遍性和个性化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提出“友爱、感恩”为主题的系列化教育实践探究活动并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活动内容
1.动之以情,提升认识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因此,课堂上的动之以情、认知明理很重要。
(1)组织以“母爱”为主题的故事会
通过收集古今中外歌颂母爱的感人故事,说说我心中的好妈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找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身边现成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故事更让学生动情。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在我们身边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天天感动着我们,那就是励丹莹的妈妈。励丹莹同学去年被车撞伤后,她的妈妈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四处求医,悉心照料。这学期励丹莹复学了,但她仍行动不便。她的妈妈每天用电瓶车接送女儿,早上她扶着女儿一步一步爬上四楼。下午,她扶着女儿慢慢走下四楼。为了不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她熟记女儿的课程,扶进扶出。中午,每当我们冲出教室,排队去吃饭时,她总是捧着盒饭等在走廊上,看着女儿吃完饭,就扶着女儿锻炼走路。天天如此,风雨无阻。这就是母爱——无怨无悔!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无私的爱吗?让我们祝愿励丹莹同学早日康复,也祝愿她的妈妈好人一生平安。
(2)举行“夸夸我的妈妈”演讲比赛
学生要细心观察母亲平日为自己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然后写成演讲稿《我心中的妈妈》,并制作PPT进行演讲比赛。声情并茂的演讲,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原来自己的妈妈也和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平凡而伟大,原来我们身在爱中不知爱,忽视妈妈的爱真是不应该。如黄隽妍同学夸道:我的妈妈是一家餐饮店女老板,她开店的年份比我的年龄还大。她热情好客,真诚待人,所以一直以来生意兴隆。妈妈不仅是个女强人,更是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里里外外都能干。她不但吃苦耐劳,而且更注重培养我,从我五岁开始,她就送我去练钢琴、学舞蹈,让我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儿。更让我感动的是,妈妈每个月两次陪我去宁波练琴,起早贪黑,舟车劳顿,从无怨言。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归功于我的好妈妈。妈妈,谢谢您,我爱您!
(3)开一次以“孝敬”为主题的故事会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讲孝敬父母的故事,如《子路借米》《包拯辞官》《黄香暖席》《朱德祭母》《陈毅探母》,以及上海13岁少年独自照顾母亲等故事,并朗诵《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懂得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懂得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通过故事教育,学生对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地感知,激发了学生孝敬父母的内在动机。正如一学生在听后感中写道:原来我想,长大了再孝敬父母,通过活动我知道了孝敬父母是做人根本,应该从小做起。我现在虽然还靠父母抚养,但是我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心、体贴、热爱父母,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以文达情,感恩亲情
学生品德的形成经历知、情、意、行的过程,他们的道德体验需要合适的表达途径,只有他做了,才可能懂了,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去践行。
(1)巧借征文活动,表达感恩之情。县里举行中小学生感恩书信征文比赛活动。我抓住契机,把它列为“感恩”教育的系列化训练之一。我努力引导孩子感受父母无私的关爱,创设换位的情境,让孩子体验父母一天的辛苦。讲讲给父母写信的意义,以及预想父母收到信后的种种反应。激发孩子表达自己感情的强烈欲望,再动之以情,让他们的感恩之情得到升华。然后,同学们通过练写书信,品尝成功之喜。
(2)举行“感恩书信”大展示活动。举行“感恩书信”大展示活动,让学生听一听同伴写给父母的最真实、最动情的声音。接着,每位同学将书信誊写好邮寄给父母,再发动家长写回信,让孩子听一听父母发自肺腑的爱子心声。一系列的书信活动,增进了家长与学生间的亲情。多名学生的书信在县里获奖,更令全班同学欢欣鼓舞,家长们喜笑颜开。
3.以情促行,践行成长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它呈现的活动情境应是真实的、自然的,为学生耳闻目睹的,也是提升学生品行所必需的。教师要运用情感体验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角色换位和行动实践等途径,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励丹莹同学出车祸,脚受伤无法行走,五年级的第一学期将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独自照料非常艰难。我号召每位同学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渡过难关。学生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父母商量获取支持、班干部制订方案等活动,全体总动员。给她补课的、陪伴的、讲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的,让她感受到全班同学始终和她在一起,从而树立信心,绝不掉队。许多家长也纷纷参与,周末去看望、陪伴,她妈妈感动不已,也坚定了不让女儿留级的信念。五年级下学期,当她腿脚稍能行动时,又回到了充满温暖的班集体。她不但能跟上学习进程,而且成绩优秀。一年多过去了,她的腿脚仍旧不便,同学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她。
二、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小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但在课外的实践中,往往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知行不统一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者,影响德育的实效。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要成为学生反复亲历的过程。
1.适时适度,实践感恩
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如妇女节、母亲节,要求孩子为父母做件小事,如盛饭、夹菜、倒茶、擦鞋、洗碗、扫地、捶背、甚至一个拥抱,并要留意观察父母的神情变化。第二天课上交流,抒写感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笔的能力,又能让他们在践行中成长。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心存感恩,懂得了感恩的意义。
2.抓住细节,落实感恩
要充分利用平时的晨会、班队等时机,延伸、拓展思品课的内容,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如有的学生经常要父母送忘带的学习用品来校;有的学生对父母说话的态度极为不好;有的学生爱挑吃穿,浪费严重;有的学生学习懒散,不思上进等。这些行为都是不懂感恩的表现,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导行,真正让思品课生活化,让德育回归生活。
3.校家同行,合力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训练,这是学生品德践行成长的最佳途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要一致,否则,学校的教育就是纸上谈兵,空洞说教,养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为此,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后,就着手举行了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观摩《感恩母亲》主题队会,让家长与孩子互动。我们把一年来感恩教育的成果搬进队会,分成《母爱在哪里》《我心中的妈妈》《真情告白》《感恩母亲》四个板块展示。成功的队会,让父母们感动不已,了解了学校在孩子思品教育上所付出的心血,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养成孩子优良的思想品德。
知行统一是一个不断认知、实践、体验、内化,确定道德观念,形成道德意志的循环往复、循环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一年多以“友爱、感恩”为主题的思品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真正把认知与践行有效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内容和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让生活教育学生。
[1]兰燕.为你而生的苹果树——“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9).
[2]黄玉芳.心怀感恩拥抱幸福——“感恩”主题班会活动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