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阅读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5期
关键词:意境课外阅读文本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黄 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入文本意境,切身感受文本

法国伟大的作家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时,曾经在自己的房间里嚎啕大哭起来,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如此痛哭,他抽噎着说:“包法利夫人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作家写作,是有感而发的。他们在写作时是进入了文本之中的,是在自己构筑的意境中进行写作的。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把自己当成文本的一部分,切身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景与意境,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提高学习的深度与效果。

如《只捡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课文描述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游览,碰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课文看似简单,然则却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他们本身就是“儿童”,他们也有着很多“春游”的经历。因此,我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朗读、默读、边思边想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在头脑中生成文字所描绘出的画面,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员,联系自己的类似经历,进入文本意境,切身地感受到文本中孩子们的生机勃勃、活泼可爱。

阅读是写作的一个“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意境,是同作者的写作特点与过程相适应的,也是阅读教学的更高境界。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的感受,让学生成为阅读的有“心”人,可以在情感与思想的层面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学会多思多问,深入理解文本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多思多问,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在不断地“问”与“思”之中,才能够读懂文本,吃透文本。问题可以来自课前的学习提示、课后的练习题,但更多地应该来自学生自己的发现与思考,这是激发阅读兴趣,保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真正学会阅读的重要方法。

如《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同志在重庆的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进行手术,拒用麻醉剂的事情,突出表现了他的坚强。“军神”是谁?为什么称为“军神”?这是学生在阅读之初心中就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们又自然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刘伯承是谁呢?他为什么要报假名字?他为什么做手术不打麻药?……我们正是可以凭借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一步步走进这位令人尊敬的开国元帅,让学生在用“心”阅读之中深刻地理解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多思多问的习惯,深入理解文本,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三、由课内到课外,提高阅读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具体到小学阶段: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课文只是一个学习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或者说具体一些,是掌握“以学语文的方法读书”的方法。一个学期,四个月左右,学习三十篇左右的课文,这种阅读量实在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更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

如《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写的是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高涨。可是由于入编课本时,为了照顾小学生阅读,已改成了现代文的形式,并且很多内容也进行了删减,丧失了原著的特色与趣味,于是,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部分精彩片段的原文,让学生感受原著的魅力。课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西游记》,并组织读书交流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层次,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名著的乐趣。

我们要以阅读教学为跳板,实现阅读内容的延伸与方法的迁移,努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是原文、原著,也可以是其他阅读读本,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与质量,提高阅读层次。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为主,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层次,让学生做阅读的有“心”人,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意境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