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育人模式下的汽车技能型人才培养
——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11-29阜新高等专科学校马立强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一汽大众校企实训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马立强

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我校工程系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探索并建立了“现代学徒制”(简称一汽大众校企合作校企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汽车主机厂、汽车经销商、行业学校各方在各自领域内的优势,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办法。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校企双方合作签订框架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二是校企双方一同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进度安排和建设任务;三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四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材、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细则,培养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并统一进行操作;五是校企双方共同选拔优秀学员进入现代学徒制班,学员既是企业学徒又是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1 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各地汽车类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汽车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专业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制约,培养的学生理论落后、动手能力不强、岗位适应性不强,使得汽车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现实的人才需求有较大的落差。表现为:一是专业课程体系不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二是师资队伍实践指导水平不足,社会服务能力较弱;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水平较低、配备不到位;四是培养学生的教材偏少。从目前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观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作的长效机制才会长久和完善。

2 打造特色汽车专业,深化校企合作

在汽车专业建设中,我们要找准定位并广泛调研,实现一个宏观目标和一个具体目标。

(1)宏观目标是校企联合共建专业建设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施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专业共建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形成学生、企业、学校共赢机制。

(2)具体目标是深化汽车专业建设。包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职工和校企合作培养师资、企业负责人对质量进行反馈和评价、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运作与建设、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等。

3 强化双主体育人职责,搭建深度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我校通过与辽宁永生集团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提升了学院汽车专业建设水平,完善了项目运行保障和教学管理机制。校企联合制定了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辽宁永生集团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参与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了《现代学徒制班学徒评价考核办法》和《深度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及运行架构》等管理制度。

4 落实“员工学生”的双重身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确认汽车专业项目班学员。新生入学伊始,由一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辽宁永生集团与学校共同对其进行面试和文化知识测试,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员工和学员的“双重身份”,并签署企业、学校和学员三方联合培养协议,确定现代学徒制项目班的培养发展对象。

(2)组建双导师汽车教学团队。在第一学年为学员配备校内导师,开展学校导师制;第二、三学年配备企业导师,实施特色双导师负责制,学院现代学徒制中双导师实施周期为两年。学校导师主要负责传授汽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和综合素质。实行3年统一的全程指导要求,包括顶岗实践报告的撰写、毕业设计、专业学习引导等,做好与企业导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企业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形成管理组织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制定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共建教学基地。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其教学场所应该是企业生产车间、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室的组合,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室。学校根据一汽大众汽车修理厂建设标准,建设了符合企业标准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一汽大众提供了整车和零部件支持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辽宁永生集团定期派师傅来教学基地指导学生,为学生适应将来的就业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课程内容的重构。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特征要求,我校引入一汽大众校企合作项目核心教程。课程内容主要以一汽大众汽车技术特点为基础,并以一汽大众汽车维修手册操作流程为标准。历经6年的时间,开发了《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等10个模块的实训手册和课程教材,并已在近几届项目班投入使用。依据教材与汽车修理厂共同制定了“汽车钣金与喷漆”等10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5)转变考核方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转变考核方式。考核主要分3个方面:一是学业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二是职业素养评价,对学员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三是能力评价,对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

5 实施成果

(1)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中心、汽车修理厂深度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初步形成了良性运行机制,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现代学徒制”工作试点,校企实行统一管理,企业工匠师傅现场教学,学员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能够更好地过渡到“员工”的身份,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培养成本,最终形成“共赢”的良好局面。

(3)人才培养效果取得良好成效。试点3年来,共组建三届项目合作班,培养了186名学员。试点合作班学生去企业实习以后,校工程系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多次下企业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且与技术主管、企业领导沟通,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情况非常稳定,较同期进入该企业的其他院校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强。

6 思考与体会

(1)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不仅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而且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校企合作实践充分说明,职业教育最大限度与企业接轨,增强市场意识、改变办学理念,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职业教育才有前途,企业才能热衷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正确的合作模式是深化专业建设的关键。我校选择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双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及企业经营特色,这一模式发挥了双方的最大潜能和优势。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得到了充分发挥。

(3)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学生质量。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创新课程培训体系,办学思想上树立以面向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对学生加强吃苦耐劳精神教育,培养出企业、学校、家长、社会四方满意的技能人才。

(4)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之路。现代学徒制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在理论知识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因此大力培养“双师型”汽修专业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学校应按照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时了解和把握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制度上吸引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用优秀毕业生吸引更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一汽大众校企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一汽大众将产纯电SUV 续航480km
高质量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