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体育教学大课堂”
2018-11-29刘学东
刘学东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江苏江阴 214404)
引 言
所谓“体育教学大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年级或多个班级为一个整体,多名体育教师同一时段授课,但授课内容或组织活动各不相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堂教学形式。
这种课堂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集体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问题。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班,将学生按需或让学生按需进行分班,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与诸多因素间的关系进行选择运用。严格地讲,这种授课形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进一步整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至少有以下几大作用或优势。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教师,选择喜欢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进行学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必将空前高涨,身体投入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与此同时,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富与提高,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
新课标的学习领域之一——社会适应目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让我们的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体育教学大课堂”较之现在的班级授课制,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择友交往的面也更广。同一兴趣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肯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交往势必更加频繁,交往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学生的各项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日积月累、与日俱增。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凝聚力将会更强,合作精神也会更强,专项能力也将得到长足进步,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将水到渠成。
三、有效使用场地器材资源
“体育教学大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有相同喜好的学生聚在一起,相对固定在同一场地,所使用的器材也相对单一集中。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器材、场地的使用率,也便于收发、教学与管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
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像学生一样,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喜好也形成了不同的特长。传统教学希望每一位教师拥有多种特长、多种技能,做到刚柔并济、能文能武、能跳会舞、能说会唱,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乏其人,但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只拥有1~2项特长,有的教师特长还不明显。因此,在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热衷教育的教师往往会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于是忙请教充电,却因时间紧、任务重等,很多时候只能“羊头抓抓、狗头摸摸”,学到一些皮毛就去授之于生,耽误了莘莘学子。
“体育教学大课堂”就能弥补这一不足,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优势,促进自身特长的进一步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学生也能学到“正版”“正宗的本事。
五、相对缓和平等教育问题
“教育平等,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平等教育”,已不是时髦话语,规模办学、送教下乡、会课比武等一系列举措也初见成效。但这里撇开语、数等文化课教学不说,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课改浪潮的冲击造成学生不能接受到平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似乎感到大有作为的时刻到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感到无从下手,就算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大多心存疑惑,不敢夸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过去被否定的现在可能成了香饽饽,过去被肯定的又被现在所否定,教师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把握课堂教学,导致教与学始终无法做到相对稳定和固定。如此情形下,学生又怎能得到公平教育?
第二,师资差异是影响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增加了课时比例,殊不知也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了“不平等教育”。课时的增加造成体育师资的紧缺,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学校拥有庞大的体育兼职或代课教师队伍。试想,这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能与专职体育教师相比吗?又将会造成多少“不平等”?而且,就拿体育专职教师来说,每位教师具有个性差异,特长与专长各不相同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样样精通、件件皆能。
而“体育教学大课堂”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突破班额限制,缓和师资力量的不足,还能让学生在本校范围内受到“平等教育”。学生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多名教师,汲取多渠道的营养,从而发展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和学练项目。同样,教师也可以按照自身能力、学生实际、场地器材条件和教学需要等来合理实施教学。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实施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况且,新课标的种种理念也与之相匹配。例如,在现行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个性成为教育的新价值取向。如今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更多地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互合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并在体育课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指引下,让体育教学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可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仅是体育课堂教学或类似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才会利大于弊。“体育教学大课堂”与其他文化课大课堂相比,应该有质的区别,这与两者的传统课堂教学本来就具有明显差别是成正比的。文化大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相比,只是在人数上有所增加,效益与作用相反还会减小;而“体育教学大课堂”则不然,它的作用与效益在上面已经阐述,与传统授课形式相比则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提倡。
但是,实施“体育教学大课堂”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教师上课时数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学校受经济条件、固有场地条件和器材条件的限制,以及小学生个性特点造成的组织管理困难等。但随着规模办学、师资及器材配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实施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积累等积极因素的不断产生,这些弊端必将得到有效改观。
结 语
今天畅想“体育教学大课堂”,是因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更多的运动技能,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喜欢锻炼乃至终身体育的习惯;不仅整合了场地器材资源,而且整合了师资资源,真正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能”。因此,作为一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从教20多年的体育工作者,衷心希望能得到从上而下的重视和论证,提倡“体育教学大课堂”,推广“体育教学大课堂”!
[1] 陈晓鹏.从“统一”走向“个别”,课堂教学组织的新趋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9,(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