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教学让学生享受音乐美感

2018-11-29杨一帆

名师在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歌唱情感

杨一帆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江苏启东 226299)

引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体验,从体验中享受音乐之美感。但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似乎走入一个误区,即过度强调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而忽视了音乐之于人身心发展的意义。具体表现有三:一是语言描述代替情感体验;二是情境代入不够,导致学生音乐共鸣缺失;三是要素分析、挖掘过度,导致意象虚无。对一首音乐作品来说,教师总是喜欢从它的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方面来做文章,如此轻慢、忽略了对整个音乐作品的体验、感悟。基于此,本文试图探寻体验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听觉体验,感受作品特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静静的聆听中,音乐美妙的旋律缓缓流入学生心田,从而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这种想象能够润泽学生心灵[1]。“聆听”是音乐学习永远无法取代的“主角”。通过“听”,可以激发学生想象,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无意识记。

例如,苏少版五年级下册《海滨音诗》(弦乐),乐曲在演奏中运用了音色纯净、优美、婉转、悠扬的“小提琴”,渲染出以大海为主题的豪迈理想和坦荡宽广的胸怀气氛。“小提琴”是整个乐曲的灵魂,在乐曲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小提琴”的作用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小提琴”在演奏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体验到从开始的“起伏回旋”到中段的“尽情倾诉”,再到后段的“带有沉思、遐想、梦幻”的主题结束。接着,让学生感受“小提琴”的节奏特点,从“浑厚、宏伟、开阔”到“纤细到温和之间自然过渡,迂回起伏的”再到“高低多次呼应,对话似的”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置身情境之中,在音乐中体验“小提琴”的表现力、魅力,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以大海为主题,借物咏怀,抒发人民的理想以及像大海一样的胸怀。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指出,音乐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听中将声音的感觉内化,也就是形成声音的感觉和声音的记忆,完善自己的已有感觉,使之保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意图,生成个体内心个性化的理解[2]。

二、歌唱体验,表达作品内涵

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能够让学生直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在歌唱中,学生不仅仅是用嘴巴,更为重要的是用情感、用心去体验[3]。学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能够自然地将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速度、强弱等方面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泛唱和精唱相结合,遵循先入耳、后入心、再动嘴的递进原则,在唱中挖掘歌词、乐曲的深度内涵。

例如,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拔根芦柴花》(江苏民歌),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张开耳朵听录音,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跟在录音后面动嘴巴哼、模唱,获得旋律优美的享受。接着,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整个歌词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做衬词,在活跃节奏、渲染气氛中的作用。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理解了歌词内涵,才能更好地将歌曲中所孕育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4]。在学生歌唱中,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地按照歌曲原定音色来唱,只要求学生能够唱出对歌曲的体验,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拔根芦柴花》原是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是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而唱的歌,因此歌曲带有淳朴的乡土气息。歌中出现的下波音记号,让歌曲的演唱更富民歌韵味。为此,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体会扬州戏曲的曲调韵味。学生在歌唱中用心、用情,从而达到体验性教学的目的。

歌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歌唱不仅关乎声觉,更关乎学生的身心体验。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地投入歌唱,立体地感受歌曲,从而激发情感,更好地歌唱。

三、表演体验,通达音乐意境

为了深化学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戏剧元素”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从而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音乐表演中,学生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以苏少版六年级下册《乌鸦与狐狸》教学为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意蕴,即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以为是又爱炫耀的人。学生在理解人物特点中学习歌曲并熟练地演唱,从而更深地体会寓意。然后,在学生熟练歌词、学会歌唱后,让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教师设定故事场景,分配角色,由一人扮演乌鸦,一人扮演狐狸,旁白安排两人,由班上的部分学生负责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中,对扮演“乌鸦”“狐狸”的学生还要进行表情、动作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即兴表演。班级伴奏乐队可以根据角色的动作、表情、眼神,为他们配上专用的打击乐器,以便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对音乐剧进行编创,对音乐剧表演进行评价。

在音乐剧表演中,学生完全沉浸其中,纷纷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一种存在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他们在表演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体会乐曲的情感、寓意,同时将音乐情绪与角色相配合。通过表演体验,音乐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结 语

体验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在体验中,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到音乐作品带来的震撼、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学生在聆听、歌唱、动作和表演等体验中,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与愉悦,有时还能形成一种高峰体验。由此,音乐才能彰显艺术魅力,这是音乐本真价值的回归。

[1] 吴泞含.引入戏剧元素的音乐教学实践[J].江苏教育,2017,(09):47-49.

[2] 吴丽娟.强化体验:突破音乐教学的情感困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12):39-41.

[3] 陈喜.音乐体验教学: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1):71-75.

[4] 董亚红.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戏剧之家,2015,(06):246.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歌唱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