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欣赏、创造—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2018-11-29张小琴
张小琴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美术一直都是艺术领域极为重要的学科,其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更为显得重要,其让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更为敏感,对于艺术作品更具欣赏能力,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融合美术学科,探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意境,感受美之心动
美术学科中的很多作品都与“视觉”有关,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其中美的画作与色彩。很多美术作品的创作其实都融合了唯美的意境。通过意境的感受,学生更加能够对作品中的美予以欣赏,也更加能够与作者的创作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意境,让意境打动学生内心。
在进行《水墨情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水墨画的创作,而是首先带领学生走入自然中,感受自然所富有的灵动之美。学生看到巍峨的高山、潺潺的小溪、挺拔的大树、五彩的花朵,不禁为自然的美赞叹。此时,再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欣赏诸多水墨画,便能立刻感受到齐白石虾的活灵活现,似乎在进行“展示”;也能够感受到张大千所勾勒的荷花的随风摆动,出淤泥而不染地呼之欲出。在水墨画意境的感受之下,学生动笔进行水墨画绘制的欲望更加突出,也期望通过自己的笔墨将自己的情感尽情泼洒,所绘制的水墨画也更具意境之美。学生与所绘制的作品已经融为一体,这让学生的作品也更具灵气。
很多美术作品都具有纯美意境,对于作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成为一种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也只有感悟到作品的意境,才能激发学生心底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首先要做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便是引导学生对作品意境进行欣赏与感知。
二、情感,欣赏作品灵魂
美学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美予以欣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只有内心充满饱满情感的人,所绘制的作品才能够打动观众[1]。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予以感悟,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创作来进行情感抒发,只有达到接纳与表达的合而为一,才能够让作品具有生命力。
在进行《老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通过大屏幕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我国的很多“老房子”。老房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看似岿然不动的建筑物,其实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在“怀旧”气氛的烘托下,学生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子”,更是中国的发展历史。很多学生透过一幢幢房屋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看到了人民百姓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其内心似万马奔腾、江海翻滚,似乎有满满的情感想要迸涌而出。此时,教师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尽情挥洒心中的情感。学生的浓郁情感都转变成为五彩的颜色铺撒在纸张上。纸张上满满都是学生充满感情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的用心之作。有的学生从家的温暖出发,画出了“红红火火”的房子;有的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画出了“未来”的房子,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表现都非常出色。
情感的填充,通过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彰显出来,不仅让绘画作品的创作更具特色,也让整个作品充满浓浓的暖意,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在此方面,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真正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
三、作品,挖掘内涵创作
美术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需要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对美术的绘画方式展开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尝试创作,启发学生的创作思想和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作品的内涵挖掘,来进行新作品的创作。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只有通过创作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真正得以培养。
在进行小学美术《版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版面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杂志社的不同部门。每个小组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确定小组名字,并进行杂志版面创作。学生通过深入的研究与讨论,首先选定了相应的名称,有的小组取名为运动组,版面设计更具线条性,彰显运动力量;有的小组选取的名字为新闻组,版面设计采用深色调,严肃而庄重。各个小组所进行的版面设计既融合了学生个人的所思所想,也融合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既注重图形样式的排版与设计,也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协调,让整个“杂志”的设计极为吸引眼球,所绘制的版面也极为生动。
美术学习最终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便是让学生的创造力逐渐增强,让创作精神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通过基础技能的学习,最终让学生的作品成为其自身的代言,让作品的思想性更为深刻,让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增强。
四、畅想,放飞艺术情怀
美术学科作为重要的艺术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而且需要无限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的运用让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展现与众不同的特点与特色,通过想象力引导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尽情畅游[2]。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课程引领下尽情绽放。
在进行小学美术《天外来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将美术课堂交给学生来支配。教师通过多媒体中视频背景的播放,将整个教室渲染成为外太空的环境,之后引导学生:“我们的外太空依然有朋友哦,看‘天外来客’是谁?”因为整个背景环境的营造,学生似乎真的进入了相应的宇宙环境之中,其想象力予以激发。有的学生说道:“外太空也有小虫子朋友。”有的学生说道:“我们的外星人朋友非常友好。”学生在想象力的驱动下所进行的绘画创作更具张力,不仅色彩的应用更加多彩,而且在“天外来客”的创作上也更加大胆,毛毛虫变成了方形;天外来客和地球人成为好朋友,一起跳舞、唱歌,玩得不亦乐乎。之后,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创作的角色进行情景演绎,这不仅让学生的创作更为立体,而且还让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和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想象力更加丰富,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想象力的参与,让学生的作品更为大胆,也让学生的创作空间不断拓展,更让学生的视野范围扩大,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大胆尝试给予推动,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生长。
结 语
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对于作品的情感共鸣,让创新能力生根发芽,想象力的茁壮成长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亟须重视的核心素养内容,也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与条件。美术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艺术科目,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予以更为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更好地培养与发展。
[1] 任正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2017,(01):165-166.
[2] 赵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亚太教育,201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