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文本培养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
2018-11-29颜露露
颜露露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京 210046)
引 言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按单元设计和编写的,各单元围绕一个话题,通过阅读、词句、故事、对话、歌谣等板块呈现语言信息,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了较好的素材。教师可以从关注学生的课堂认知入手,立足教材文本,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英文写作实践。
一、利用文本插图,构建联想,尝试写作
有效写作是建立在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基础之上的,英语写作也是如此[1]。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之中,借助图片的提示进行表达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构建联想,尝试写作。
案例1:
在5B第一单元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中,其教学片段步骤如下。
Step1:Look at the pictures.
Step2: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Step3: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lessons do they have 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 does Su Hai/Su Yang like ?
How many English lessons do they have a week?
Step 4:Retell the passage in groups.
Step 5:Write down the passage.
在课文对话或语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降低难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书中的插图来复述。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设想为图片或课文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地感知、回忆、思考,以降低表达难度,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努力地将文本中的语言习得为自己的语言,为复述所用。复述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感知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实现语言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掌握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强化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写作表达素材。表达有了基础,英文习作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在课例中,学生可以借助插图按照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顺序进行表述,对话式的教材文本可以转化为第三人称描述式的看图写话作文。这也是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巧用插图、尝试写作的第一步。
二、利用词语串联,梳理线索,练习写作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在教授完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尝试写作。这样的写作较为简单、可行。学生需要围绕话题,将所给词汇组合成通顺的语句,使其有一定的因果或顺序关系,一篇命题作文就完成了。
案例2:
小学牛津英语5B中有一个命题作文是这样描述的:用以下词组,以My weekends为题写一段话∶get up, after breakfast,play with a yo-yo, after lunch, have a rest, watch TV, very happy.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言知识分级标准二级写作的要求是:学生“能根据词语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命题中的“My weekends”是在引领学生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对话内容是以David's busy day为主线进行表达的。在命题词组中,可以安排出学生自己的一天活动安排,将主人翁变为学生本人,这样会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在每一句的表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细节的描述,如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等,充实内容,完善句型,最后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由此可见,对文本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的重难点词句,更要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结构和线索的梳理。有了整体框架结构,在命题作文中才能有构建作文结构图的意识和能力,再依次进行描述和表达。
这类由图片到词语命题的变化,是由图形到抽象文字的过渡,这类词语大部分来自课文对话或单元各板块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学生通过学习要能理解这些词语并能准确地在任务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体现出“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课程标准,强调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任务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出提示词语,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关注理解,熟练写作
优秀的英语写作离不开基于文本的深入学习,在遣词造句上出现例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题型并不多见[2]。命题作文中更常见的是出现一幅图或一个表格,其兼具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功能。
案例3:
你平时周末会去哪里?和谁在一起?做些什么?请根据下面的关键词提示(图1),介绍你的周末活动,不少于5句话
这篇五年级命题作文的话题来自教材的单元话题。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种表格任务的设计、问答内容的选择以及板书的结构,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与优势,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话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与之相关的key words,如3W(who, what, where), how等因素,从人物、事件、地点、感受等方面对话题进行阐述或描写。在新授课上,师生有了这样的教与学;在练习课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文本理解式的思维导图,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在写作时,遇到类似上述的命题,学生自然也就不再陌生,会模仿教材结构,在理解力、概括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类命题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词句是进行写作的基础,结构是写作的整体框架,思维导图是写作的指导思想,它帮助学生在表达时有据可依、有理可查,从而做到不离题、不偏题,能准确有序地进行英语写作。
结 语
总之,教材文本在英文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书本知识是立学的根本所在,只有牢固掌握了书本中的词句和结构脉络,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灵活地运用文本中出现的词句进行谋篇布局,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发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 吴旭飞.巧用思维导图助学英语[J].考试周刊,2013(15):105-106.
[2] 黄韵菁.提升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之妙计[J].新课程(中),2016(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