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盛宴—《哈里罗》教学反思
2018-11-29崔慧丽
崔慧丽
(江苏省如皋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与多巴哥民歌,4/4拍,大调式。歌曲一直以“哈里罗”这一节奏贯穿始终,切分节奏的大量运用,让歌曲独具特色,拉丁美洲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学唱《哈里罗》;自制简单的乐器,参与音乐的演奏。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哈里罗》,体验特立尼达与多巴哥人民乐观而欢快的情绪,进而逐步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初步掌握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正确唱法,并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能用do、re、mi、fa、so进行简单的模唱。在参与反复聆听、声势律动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在律动和活动中学习切分节奏。在本课的教学课堂中,我紧扣本课的四个板块,一一实施:
一、歌曲律动,体验节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身体是最美的乐器”,要让学生身体中的音乐精灵跳跃起来,不需要多的言语煽情、不需要太多的情境营造,化繁为简,只要音乐,当学生尽情地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自己身体的时候,其学习兴趣已然在潜移默化中恣意生长。这就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在本课的一开始,我就由歌曲《哈里罗》展开课堂,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在歌曲中加了什么动作?律动过程中,一遍遍地反复聆听歌曲,每一遍都提出关注内容,如:我们在歌曲的哪一句加的动作?看!老师的动作有变化咯;由浅入深,通过走队列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强弱规律,持续体验歌曲。
形象直观的律动让歌曲更具趣味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丰富的声势变化,强化学生对歌曲典型节奏的感知力。动,在音乐中动,动而不乱;静,静心聆听音乐,静而不僵,动静相宜,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歌曲旋律,又体验了歌曲情绪,何乐而不为?
二、歌曲学习,表达情绪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律动体验、节奏模仿的过程中,“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感受歌曲”[1]。有了之前的律动做基础,至此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已经了然于心,但要唱准、唱好、唱美,仍然需要我们循循善诱、关注细节。在第二板块,我首先让学生静心聆听歌曲,关注歌词变化,跟着节奏“读一读”;接着,引出“哈里罗”,通过之前对歌曲的感受“猜一猜”:哈里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逐步理解歌曲,再次感受音乐;切分音节奏是这首歌曲中频繁出现的节奏,该节奏独有的动感与韵律感让歌曲更具异国风情,因此,能让学生唱准、唱好、唱出切分音的节奏特点,无疑就成了歌曲的点睛之笔。我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接龙等音乐实践活动,从“有形”到“无形”,循序渐进,紧扣音乐要素,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切分节奏特点,并初步尝试着让学生表达好切分节奏。整个教唱过程中,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师生接龙、感受旋律线等教学手段巧妙地解决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音准、节奏问题;最后,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完整演唱、表现歌曲。
三、歌曲演绎,拓宽视野
在这一板块,我从三个维度出发,挖掘歌曲,丰富歌曲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经验。
1.歌曲速度变化处理
将歌曲速度变慢,学生体验优美深情的歌曲,感受歌曲因速度的变化所带来的丰富效果。
2.歌曲风格变化欣赏
(1)聆听动感摇滚《哈里罗》,说说摇滚版的歌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随着音乐动起来。
3.歌曲伴奏处理
(1)欣赏《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鼓”》,说说这种鼓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2)出示学生自制的打击乐。(无序敲击)
(3)教师展示自制的“鼓”。
(4)观察教师是怎样给歌曲伴奏的?学生用打击乐尝试表现4个哈里罗的部分,并能较好地变化力度。
(5)跟音乐配合打击乐器,唱起来、动起来!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奠定基础”,“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2]。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再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欣赏,自制打击乐参与表现, 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音乐家德彪西说:“音乐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所以本课中,我努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声势律动、情境感染为主要教学手段”,关注音乐本体,通过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音乐的魅力。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魅力特多》,再次走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根据“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展示”这十二字方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按照板块的设计逐步实施课堂,但也有不完善的课堂生成存在[2]。
在体验强弱规律这一环节,通过观察与对比,学生自主地发现了强弱规律,并能跟着我表现出来。但在结合音乐完整表现的时候,这个动作就被弱化了,所以,掌控课堂与关注学生的能力是我有待提高的。在教唱这一环节,我发现学生不敢表现自己的情感,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拘谨,故不断地启发学生情感,想用自己的饱满激情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勇气,最终学生能够勇敢地演唱表现歌曲了,但歌声中强调的“美”没有了。由我的范唱开始,声音显得非常的“燥”,因此学生快乐的情绪是唱出来了,声音也没有美感可言了。作为教师,我还是关注学生少了点,课堂的机制灵动性需要再多一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着力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在本课的演绎环节,学生能够随着摇滚音乐,想象音乐画面并且释放自己,陶醉其中,用自制打击乐器探索声音的强弱,并能够踊跃地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学生还是乐此不疲的,以“唱游”为主的课堂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结 语
我知道,一切教育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音乐是这条漫漫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营养,我愿做个营养师,带领学生伴着音乐幸福成长!
[1] 赵靖.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关注三大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0):61-62.
[2] 钱建良.音乐与舞蹈[J].中国音乐教育,2006,(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