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
2018-11-29王芳
王 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江苏扬州 225211)
引 言
高效的课堂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小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可以从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三个方面来入手加以研究。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特点是当遇到不会或者难解的问题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样就会降低课堂效率,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与他们的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做一些补充,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画一个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出其周长。这时,有的学生会用线按照画出来的圆围了一圈,再测量出线的长度,从而得出其周长。这种方法虽然并非传统的数学计算方法,但也是数学思考的最初模式,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并把最后计算出的正确的周长与学生测量出的结果相对比,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点[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和习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另外,对很多数学问题来说,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却有很多种解法,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待数学问题时要学会创新,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做出思考。教师要对学生得出的答案做出一定的评价和引导,如果存在错误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并且加以鼓励。
例如,4+4+4+8=?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思路却有很多。我们可以认为是3个4相加再加一个8,也可以把8分解成2个4,看作5个4相加等,方法有很多种,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在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时,也要让学生自己想明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或类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对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一些知识,让学生适当地了解。此外,还要注重平时思维能力的锻炼,因为数学题是最容易锻炼思维能力的。
例如,有一次,小明、小刚和小强在分梨,小明说:“我把这筐梨先分给你们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于是,他把梨的一半给了小刚,然后又给小刚加了1个。接着,他又把剩下的给了小强一半,也同样给小强加了1个,最后剩下5个梨,他自己留下了。请问,一共有多少个梨?这是小学四年级的一道数学题,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用一些带有标记的纸代替题中的梨,发散思维,用脑子去想一下。思维能力的锻炼,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要注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发散思维,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
[1] 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