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阅读教学研究
2018-11-29周庆宝
周庆宝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江苏扬州 225123)
引 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英语素养,以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的任务。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英语素养的养成。而反思恰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动力。因此,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反思和反思性学习的内涵
1.反思
反思即自我反省、思考,是学生对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学生对本身思维活动进行再一次认识和再一次提升检验的过程,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形式。反思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回忆”和“回顾”,更是要找到“问题”和“答案”。因此,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2.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是以元认知的理论为支撑,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能从自身学习方法产生的效果中获取反馈信息,以较好较优达成目标,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有效控制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有效性[1]。反思性学习根本作用在于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方式和进度更合理,以提升学生学习活动效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主动性、批判性、协同性、探究性,以促使学生自我改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一直以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个性差别和学习潜在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缺少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没有自己的反思和见解,没有对文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1.忽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孩子习惯的形成,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而学生反思的习惯是其学习必备的习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主阵地。而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在平时的语音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本解读等教学中逐步养成。
2.忽视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学习要经过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阅读是“从文字中提取意义”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在整体性阅读文本后,完成任务中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的能力。但我们的英语教学有时将阅读简单地理解为“What do you know when you read the passage ?”“What questions are you going to ask ?”等学生难以用简洁通顺的英语语言表述的问题,或者回答的仅仅是“Yes”“OK”“Right”等太简单、价值不大的问题。教师有时简单认为躲开了从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入手,提出笼统、琐碎的问题就意味着关注了学生反思性能力的培养,这样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也疏于指导。
3.忽视学生反思品质的优化
根据布鲁姆的思维金字塔理论,人的思维从低阶到高阶依次有remembering, understanding, applying, analyzing, evaluating,creating六个阶段。高阶思维的品质决定了人的整体思维水平。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些高阶思维的训练。有的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刻意凸显新课程理念,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硬是”找抓人眼球的“点”来阐释“创造性使用教材”,这种做法摒弃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三、反思性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1.深入浅出解读语篇,梳理课堂教学逻辑
我们知道,课堂的教学逻辑总体划分为学科逻辑、学的逻辑和教的逻辑。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走进语篇。在阅读教学之初,我们应该激励学生以一个“熟练阅读者”的姿态来领略语篇,投入当中,感知品位,从整体上读懂语篇,厘清思路,形成大概的印象,从而精准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梳理课堂教学逻辑,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我们教师也需要跳出教材,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状况、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等,找对把握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将英语课程目标转化成可供师生操作检测的教学目标,将阅读文本的话题、语言、语用相结合,输入、内化、输出相递进的学的逻辑,以及整体呈现、分步处理、角色体验的教的逻辑,使二者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高度整合。这样的流程逻辑清晰,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思维层级,也使得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点面结合实施教学,彰显丰富多样思维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的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智能发展特征和英语语言特点,高屋建瓴,竭尽所能设计出纲领性问题[2]。这些问题也应具有全局性,提炼“纲领问题”,覆盖全“面”。同时还应该在实施语篇整体性阅读教学时,找准“点”,即语篇的重点、难点,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类型及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通过运用探究发现式、问题解决式、技能操练式等活动类型以及自主、探究、体验等活动组织方式,帮助学生在预测、想象、推理、判断、概括、分析、比较、评价、建构、创编等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感知、体验和运用语言知识,彰显丰富多样的思维体验,提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3.关注课堂提问质量,突出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
有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When/Where/Who/Why/How等问题引导学生预测语篇文本情节,训练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当然,我们应注意提出一些较为开放宽泛的问题,使学生在体会感悟所扮演角色情感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与评价等反思性学习能力。这些问题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问题与文本的事实性信息相关联,这样,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到想要的答案。不过,我们的教师应结合英语阅读材料特征、英语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问题,不但要通过较为低层次的问题帮助我们的学生再现知识,而且也要设计出高层次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结 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李君.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8):55-56.
[2] 徐英婕.基于活动为载体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