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让思品课堂更有魅力

2018-11-29孙传兰

名师在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体验式思想品德

孙传兰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引 言

按照道德教育理论,实施道德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遵守有关的道德准则,更为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道德决定和选择方面更加理性。道德的本质是实践,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够验证认知的准确度。倡导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当中落实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正是在把握道德本质基础上提出的,能够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认知、行为的形成。

一、走进课改,了解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是著名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学习理念。他对这一名词的定义是:“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儿童主动发现真理,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和强迫。”心理学家杜威的教育主张是教育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践活动作为依据推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先师孔子有云:“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并不是新生学科,存在时间很长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发挥作用。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小学思品课程当中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思品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体验式学习方式是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得以提升的保障。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并具备这样的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做事,实际上就是强调实践能力的一种表现,而学会生活则是在实践活动当中和实际生活中掌握交往、合作艺术。所以让学生学会生活,并在参与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过程当中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其良好生活态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1]。

伴随着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呼声再次响彻教育领域。《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当中给出的说法是:“道德源于儿童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所以,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将教学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实践体验方面,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感受人生百态,才能够丰富学生成功的学习经验,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而这也是今后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和核心目标。

二、深入课堂,拓宽体验式学习方式的途径

就当前教育理论而言,学生的道德品质都是在实践活动以及合作交往当中逐步确立和形成的,同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展现。由此可见,道德实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源。所以,小学品德课程教师要大力提倡教学活动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感悟生活与体验社会,紧密结合品德学科生活化、活动化、综合性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注意做到模拟生活,关注社会,撷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1.站稳课堂主阵地,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欲望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正确行为的形成,而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心动。可以说体验是促进心动的催化剂。那么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虚拟情境,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当中体验和感受。体验课堂能够让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变成现实,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我们的校园》,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让校园更美好》,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我是教室美容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我是班级的主人》,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我的这6年》等内容。从教材编排来看,每个年段都有有关校园生活的篇章,都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装饰教室、建设班级的活动中来。我们也有必要挖掘文本资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因此,我们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号召全校所有班级师生齐动手精心布置教室。在实践体验中,学生争先恐后地为班级的布置出谋划策,个个兴趣盎然。有了付出,学生不仅十分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而且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了。结合《品德与生活》中一年级上册的《冬爷爷在哪》和《踏雪玩冰》、一年级下册的《雷雨来了》、二年级上册的《秋天到了》、二年级下册的《春天在哪里》等教材内容,我们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校园的四季”。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体验到一年四季的不同,更能在积极参与体验的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结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家乡哺育了我》、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我的家乡在变化》等教材内容,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先进的汽车制造工业等。在活动中,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2.拓宽育人新渠道,开展各种活动,实现教学的“知情意行”统一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而学生也可以在实践活动当中深化感悟和收获[2]。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我是小能人”主题活动。一、二年级的“穿衣服、系红领巾”,三、四年级的“教室里的卫生打扫”,五、六年级的“快乐包饺子”。这些活动旨在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旅途,给其真实的体验指导,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结合 “春天的种植”“绿色小卫士”等教材内容的安排,我们倡导学生为小树浇浇水、松松土,将“爱绿、护绿、植绿”的号召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结合“关心老人”“他们需要关爱”“伸出我的手”等教材内容,我们组织学生为爷爷奶奶过“重阳节”、送温暖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为学校里得了重病的孙靖威同学募捐。这些活动让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而每学期一次的逃生演练及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则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阐述了对生命的尊重。

三、加深学习,提高对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认识

笔者开展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近三年时间的研究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都喜欢在品德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而且可以看出在品德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有助于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结 语

总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体验舞台、体验机会,他们才能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锻炼能力,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1] 黄剑辉.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5,(03):30.

[2] 窦来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考试周刊,2017,(A2):88.

猜你喜欢

品德体验式思想品德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