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浸润人生 书香陪伴成长—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8-11-29倪红梅

名师在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阶段素养

倪红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00)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发音、识字,高年级则需要记忆、感受、欣赏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经典是优秀文化的一小部分,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小学生要加强对经典的学习和理解,认真诵读经典,浸润人生感悟。那么,经典诵读有哪些意义,又该怎样进行小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呢?

一、深入挖掘经典诵读意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1.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在以往的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教师更多关注到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语文技巧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人格的塑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过度地接触电脑和手机,导致其无法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该让在学习中获得素养的提升。要想更好地践行新的课程标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而组织学生对经典进行诵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诵读来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感受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品读古代诗人的智慧[1]。也就是说,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从小就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非常大的益处。

3.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对经典的诵读,可以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方式,有助于夯实其写作基础[2]。如果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将一些文学经典中的佳句引用到文章中,不但可以增强作文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探索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能力素养

1.创设适合诵读环境,激活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想要在教学中顺利开展经典诵读的相关活动,学校就要立足学生实际,给学生创设适合的经典诵读环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学校要能够加大诵读活动的举办力度,如“经典书目朗诵比赛”“经典知识大比拼”“诗词书画展”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其次,增加对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通过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张贴经典诵读活动的宣传海报,向学生介绍诵读经典的益处,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在校园广播站中播放一些古风的歌曲,例如,《一剪梅》《但愿人长久》《虞美人》等,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方向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经典的意境,进而提升诵读的效果。

2.合理安排诵读时间,丰富学生积累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中的经典内容指的是那些脍炙人口,并源远流长的诗词歌赋以及文章,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杨万里的《小池》、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人的记忆力是先于理解力发展的。所以,教师在教授此类经典诗歌的时候,可以先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学习要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数量。既然如此,教师就一定要合理地安排诵读时间,以丰富学生的积累。首先,教师可以在每节语文课程伊始,预留3~5分钟时间,开展“诵读展示”活动,每次随机抽取班级同学进行经典材料的诵读;其次,安排每天中午上课前的20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大声地朗读背诵经典素材。此外,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在家诵读不低于10分钟,并抄写诵读材料,交予家长检查并签字。如果学生长期坚持,经典诵读的篇目肯定会不断增加,这样学生的文学底蕴和语言素养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3.指导经典诵读方法,增强学生理解

在经典的古诗文中,有很多都有形象生动的意境描写,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并穿插多媒体素材,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理解[3]。所以,在诵读经典的时候,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诵读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记忆。

(1)表演诵读法。有很多经典的古诗文都是蕴含感情的,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诵读的时候加上适当的语气,设计一些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诵读,以感受作者的情感,增加对古诗文的理解。例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当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语调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动作,用来表现瀑布的美丽和其从高空倾泻而下的壮阔。适当的语言肢体动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2)分类诵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故事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如写景诗、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等。每一个大的类别还有若干个小的类别,例如,《别董大》《赠汪伦》是表达友情的“送别诗”;《石灰吟》是放飞希望的“咏物言志诗”;《游山西村》《山行》是观赏自然风光的“写景诗”……如果学生能够将经典划分类别,这样对于记忆是非常有好处的。

(3)创设情境诵读法。也就是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出一种符合古诗文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诵读。例如,在诵读《望庐山瀑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瀑布的壮阔,并配上一段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定能很快地进入古诗文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4.精心遴选诵读内容,强化学生体验

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需要选择小学生学情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为学生挑选诵读内容的时候,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作为诵读内容,还有一些短小又朗朗上口的经典素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成语故事、四言绝句作为学生的诵读内容,也可以穿插国学经典《论语》;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抑或长短适中的小短文作为学生的诵读材料。这样,在循序渐进之中学生的知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拓展,语文素养也会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行为特征选择好经典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詹爱荣.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79-80.

[2] 李伟.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24):86.

[3] 梁英英.浅谈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3,(07):62-63.

猜你喜欢

古诗文阶段素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