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11-29

名师在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本价值观核心

梅 静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新华小学,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教给学生怎样的观点,学生便会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反思等,都要落实到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每一篇文章的学习,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这正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与社会、自然联系紧密,有效渗透爱国、诚信、文明、和谐等的价值内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学情,编写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校本课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1]。

一、加强教材内容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

1.挖掘教材内容,联系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以分类找到与之相关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与核心价值观相连的点。例如,爱国的文章有《长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狼牙山五壮士》等,友善的有《搭石》《给予是快乐的》等,诚信的有《九色鹿》《中彩那天》《珍珠鸟》等。只要善于挖掘,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的地方。由自然联系到社会,由社会走入人心,只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便可以健康成长。

2.创设学习情境,感知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要让学生切实受到心灵的震动,感受文章震撼的力量,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营造相应的学习气氛予以烘托,让学生在心里产生相同的认知,并渗透到情感血液中,强化感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多方便,配乐朗读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到网络上寻找更适合教学应用的声像资料,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快速实现“移情”,陶冶学生情操,达成“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日寇入侵的图片、“五壮士”浴血奋战的声像资料,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教师提示学生重点阅读“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同时在资料中找出相应的画面。声像资料具有较强的渲染效果,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编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

1.开发课程资源,融入核心价值观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结合具体学校实情,以专题的形式分年级段设计。每个年级的教师要共同研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编写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校本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和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和劳动技术实践课堂相结合,教会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小组之间的有效配合,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和谐、友善融入学习。

校本课程的设计还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据,选择“类文”编纂成册,在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字词句段,巩固描写手法的运用,加深文章的情感理解。例如,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爱国”也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爱家”也是爱国的一部分。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从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

2.挖掘民风民俗,渗透核心价值观

民风民俗的挖掘,可以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可以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得以体现。比如,教师组织“到民间采风”的活动,收集民歌、民谚,在民谚中联系核心价值观,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团结的力量,体现的就是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一货不说两样话,一客不卖两样价”体现的是诚信。“有无不争家之乐,上下相亲国乃康”体现的是和谐、爱国。这些民谚从农民的嘴里说出来,学生会更加认真学习积累。学生喜欢背诵朗朗上口的民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在校本课程中添加这些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本课程就是要吸收这些通俗易懂并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学生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学习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选择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学习方式

1.改编课本话剧,体验核心价值观

课本剧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为了模仿人物形象,学生会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进入角色,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感情,真正实现真善美的灵魂洗礼。课本剧表演可以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是比赛,学生会深入分析人物心理,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演。文本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可以深入学生内心,作者的期待和倡导也可以得到学生的回应,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例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对话的是“保罗”和“一个小男孩”,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读课文,体会两个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然后找两个学生共同完成角色表演。教师可以帮助朗读“旁白”部分,强调语气的恰当运用,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感受。示范活动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朗读,深刻理解“给予”的重要性,渗透核心价值观。

2.组织课余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语文的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文本,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课余生活,以语文教材为中心,不断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学语文”。例如,《燕子专列》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拓展为: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你是如何爱护小动物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自由表达。又如学习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教师可以设题:你说过谎吗?为什么说谎?说谎的后果如何?学生在自由开放的问题面前,可以激活表达思维,畅所欲言。学生在自由表达时,“诚信”便可深入学生内心。

结 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渗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寻找不同的渗透点,同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融合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更好地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科学恰当的学习方式,逐渐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甘英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55):55.

猜你喜欢

校本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