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适应大数据技术变革的策略研究
——以高校财会专业为例
2018-11-29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200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200)
一、引言
大数据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应用,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人们看问题不再追根求源,喜欢先拥有足够丰富的数据或信息,再去寻求“是什么”的相关关系;学习方式更多地借助智能机器、移动互联,线上线下、课堂内外,不拘于时间地点、抛开了空间距离的限制。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公认的资源,也掀起了教育教学变革的巨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对课堂的要求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受到大数据的巨大冲击,教师主导课堂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成为主流,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放弃守旧思想,掌握并适当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大数据和文献回顾
(一)大数据。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阐述“大数据”是具有海量、多样、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等特点的数据集合。教育大数据有四个类别:一是教学资源类大数据;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大数据;三是教与学行为大数据;四是教育教学评估大数据。与学习相关的数据源较多,单就学习时间和内容方面,既有课堂内外的数据,也有每个人的数据;数据类型有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其中非结构化的数据占主要部分。云计算作为技术创新的代表,在归类处理非结构化的、残缺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处理的数据方面,解决了原本看起来很难收集和使用的问题。财会非结构化数据源信息,如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等已经成为易于获取的资源。大数据已经延伸到包含数据对象的数据处理、应用的过程和动态活动,也就是说大数据已成为数据对象、技术、应用的统一。
(二)大数据技术。人们通过智能终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储存、搜索、共享、挖掘、分析、可视化地呈现“量化世界”的数据。
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之“大”,而在于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实现数据的“增值”,形成“数据+意义=智慧”的效果。在高校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庞大的数据信息,怎么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使其价值促进教学相长,是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文献回顾。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颇具颠覆性,如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所讲,“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正在 “开启重大的时代转型”。借助智能设备的人机结合思维体系已成为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引发了人类认知方式的裂变。罗伯特·莱尔曼在《运算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指出,大数据带来了全新的就业方向、产业布局、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已创造出一个个“点数成金”的财富神话。认知作为教育大厦的基础,势必导致教育的革新。
康巍巍(2016)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要重塑定位促进专业发展;李卓(2015)认为大数据时代传统课堂教学的权威知识源受到挑战,教师要向“导演”转变;大数据已成为影响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大数据”的功用,促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阮国艳,2015),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于健楠,2018)。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观念方面。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思路:分析全样本、接受非精确、关注相关性。思维方式转变为先采集(或拥有)丰富数据信息,遇到问题时再从海量数据信息中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的学习。互联网全覆盖、数据传输提速带来便利,使得人机结合的程度发挥到极致,能找到各种为我所用的学习内容;活跃的微信、QQ等社交工具,更是便利了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网络学堂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安排学习时间。
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师生双边角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对学习的心态、理解和期望都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学习变为知识的来源之一,对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期望值更高了,想在课堂中获取与自学不一样的体验。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与直觉,重知识轻实践能力、单放机似的填鸭灌输,这种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学生发展能力、满足个性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大数据时代要求教师向以教学设计和引导为主的指导者转变,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差异,侧重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辨别、挖掘数据及决策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开放式教学。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挑战。
1.采集数据。大数据已成为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服务的源泉。基于智能机器、互联网、云计算等的数据采集技术,部分教师亟待提升应用水平。
2.应用数据。教育大数据作为校方的核心资源,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性。根据企业和毕业生反馈的大数据,来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配备师资;根据学生选课的意愿数据,来安排选课的专业、课程和教室;根据学生业余活动的大数据,来安排自学的场所、娱乐的地点并给予有效的指导或服务。运用网络、智能软件等,进行信息检索、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可视化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据搜集的能力、传输能力、存储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部分教师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课堂教学变革的挑战。
1.教学策略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教学环境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学习资源与纸质的教材并存;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室向智能化发展,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加深,更多的可视化技术、虚拟软件等被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如何变革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何设计课程内容,成为直面的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有难度要克服,采集、分析、挖掘数据等能力需要提升、积累。在对100名江苏省在校师生无记名抽样调查中,有86%的师生认为高校教师不是很适应大数据技术变革,99%的师生认为高校教师应掌握必要的大数据技术,69%的师生认为高校教师运用大数据技术变革教学方法不是很令人满意。
2.学生学习方法的挑战。学生由依赖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多渠道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对教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学生对传统课堂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降低。适应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高校教师的新挑战。
3.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的挑战。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针对个人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挑战。翻转课堂、网上课堂、智能辅导、虚拟仿真教学等新形式不断涌现。通过大数据来更新教学方式、解决教学问题的工作,还需要对教师督导;习惯传统灌输教学方式的教师,要从乐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的协调配合。在对100名江苏在校师生无记名抽样调查中,有91%的师生认为高校教师恰当运用大数据技术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5.教学评价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教师获得更全面、深刻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习惯于凭经验(或直觉)进行教学评价的教师,将由总结性评估转向运用大数据分析过程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会更多借助智能软件构建的网络平台,实时反馈教学过程,通过评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挖掘分析,对下一步教学做出决策。
(四)科研引入大数据技术的挑战。运用新的大数据技术,提升科研分析水平,部分教师当前的应用有局限性、差别大。
(五)伦理与隐私的安全性挑战。互联网、微信、QQ等已经成为工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师生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转化为数据信息。包括个人照片和每一次口水吐槽等,甚至个人的位置都会曝光于大数据平台,面对并解决安全性问题也是挑战。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适应技术变革的策略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大数据观念。
1.破除教师的权威意识。大数据时代,人们认知、思维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顺应变革,需要破除个人知识权威的思想,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讲授服务,更多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重视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甚至有人说知识变得廉价了。教师应更加侧重课程设计、引导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向课堂主持人、导演、教练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服务过程中,角色变为组织者、导演、主持人和教练,甚至学生的朋友。如果教师不适应变革就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淘汰。
(二)教师在“四轮驱动”下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见图1)。
1.校方构建平台,营造机会。(1)校方营造大数据带来教育教学变革的氛围。通过媒体传递大数据变革的信息,宣传大数据作为教育资源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范式。(2)开阔教师的视野。邀请专家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讲座;分批组织教师走出去,进修或培训。(3)尽可能地完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顺应大数据的技术变革,为教师提供应用大数据的保障性平台。(4)为教师提供施展技能的舞台。开展说课比赛、微课比赛、仿真实验等,彰显大数据技术光彩和影响;在教师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科研方面,给予大力支持。(5)加大鼓励性措施。对应用大数据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发挥校方的导向作用。
图1
2.学院(或系部)把握时机,加强对教师组织、督导。在学校领导下,适时恰当地引导教师选择、参与各种提升大数据技术的研讨、培训和实践工作;经常性开展教学公开课、教学方法比赛;加强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考核力度,并注重成本效益。
3.教研室做好大数据应用的研讨和动态指导。配合学校和院系的工作,在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针对专业涉及的大数据技术问题,展开学情和教学方法等研讨,同性问题,剖析症结;对个性差异问题,帮助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4.教师个人自我反省,积极学习运用大数据技术。随着思维、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随之变革,许多新技术是采集、存储、处理有价值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掌握必要的大数据技术,思想上认识到必要、必须,行动上主动基于网络的学习,积极参加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同事、同行之间的研讨,以便开阔视野,弥补个人的不足之处。
(三)凝聚教学团队力量。大数据时代人机结合较为紧密,智能程序的运用较为频繁,大学教师虽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但涉及程序设计、应用的较大难度问题,很多时候需要技术支持。新的教学方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等需要团队力量。团队是开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支撑,离开团队的支持,个人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创新无力。将大数据分析人才、技术支持人才等汇拢在一起,个人创新再结合团队辅助,将会极大提升创新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会减轻工作压力,加大成功的几率。
(四)大胆应用大数据技术,革新课堂教学。
1.基于大数据构建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由依靠传统经验转向针对学生情况,通过对海量教学案例数据分析后的优选,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式、探究发现式、合作学习式等教学策略。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程序、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发展。注重在教学的关键环节引入大数据技术,尽可能地使课堂产生精彩效果。
课前,教师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引入个性化在线指导;课中,通过监控学生学习状况,可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实施高质量的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面对疑难问题要善于“搜索”,强化数据取向的训练,并启发学生辨别真伪。
2.应用大数据丰富教学内容。海量的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备选方案。教学内容以学科为先导,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根本,大数据反映的前沿动态,是必要的补充;巧妙设计出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甚至给予视觉冲击力,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大数据观察学生对某些书页翻阅的次数,来识别学生所关注的教学重点,进而调整教学内容的时间分布。
财会教学在采集传统结构化数据的同时,还要重视易于获取的非结构化数据源信息,如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非关系数据库等,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做好识别、选择,使会计核算更科学,分析更深入。
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面,通过大数据,筛选较为经典的现实案例,充实惩恶扬善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教育学生诚信会计、不做假账。
投资核算,基于公开市场的大数据,采集丰富的投资信息,获取更有利的投资品价格,以务实的态度,尽可能地让教材内容与现实对接,让核算的投资损益较好地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财务管理,改变过去依样本数据施行决策的习惯,重视数据信息的混杂性和完整性,除结构性数据外,对非结构性数据(如行业状况、政策制度等)的采集也加以看重。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信息的精心归类、挖掘、分析,抽取出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客观评价财务状况,找出问题的症结,为公司理财向好发展提供预测和决策依据。
3.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大数据使技术与课程开始深度融合,多媒体、影音视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催生了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增强了教学效果,课堂正在紧跟时代的节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微课结合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在获取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甚至创新能力。其开发过程需要教师采集丰富教学资源,运用相关大数据技术,分析选用演示文稿、音频、影频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推广翻转课堂、虚拟情景仿真等,运用大数据技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效地迎合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制造业成本核算,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引入虚拟情景仿真软件,再现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要素费用形成过程,将所采集到的丰富而又多样的数据信息,展现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相关账户为载体,通过成本分配,形成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再借助因素分析,比较影响成本的可控因素,形成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控制甚至事前控制。
4.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升个性化教学的水平。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对地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为因材施教的互动和个性化辅导提供了较多的空间。教师通过调阅智能设备留存的大数据,审视学生学习行为、进度和习惯记录,比如引用资料情况、选择跳过的题目、回答问题时间长度、答题的准确率等,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通过分析学生学情数据,精心设计授课内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发布因材施教的学习视频、重构的学习流程。授课时,针对问题进行互动性的探究,既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特性,也凸显了课堂启发诱导的威力。
(五)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教学过程评价的革新。从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智能教室的建设,为教师通过智能终端调阅课堂的教学状态提供了可能。课堂内容设计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讲授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或喜欢,课堂师生互动、作业情况、纪律状况……,经过反复地审视、研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仪态、教学进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的效果、学生练习过程等,从而寻找到自己教学的不足,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地自我管理的习惯。通过对教学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以后面向过程、面向服务和面向创新提供依据,找到教学改革的方向。
(六)积极应用大数据提升科研水平。大数据时代,从海量信息里筛选要关注的内容变成了容易的事情;课题调查事项借助网络、微信等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果;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很快找到参考性意见;审视、检验创新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实验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在虚拟仿真的情景里反复测试检验;借助大数据平台,可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域,实现共享和协作研究。由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海量实验数据计算,将成为研究过程的主导因素,通过归类、汇总,快捷地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深层涵义、规律,其效率和效果是手工时代不敢想象的事情。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与时俱进地适应大数据技术变革,顺应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化,“四轮驱动”想方设法地提升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技术,在教学中转变传统观念,凝聚团队力量,大胆促进学科与大数据的融合,定能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