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2018-11-28曹宁子
曹宁子
[摘 要]基于“互联网+”的教研既是对传统教研工作的承继,更是常规教研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甘肃省平凉市探索的“一改三研”教研思路,旨在把传统教研中的深入教学和现场观课、说课、议课及课题研究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开发并运用网络教研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一改三研;网络教研;互联网+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教科研工作按照“精准课改,现场教研、全域教研、网络教研”的“一改三研”基本思路,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土化、学科化和人本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提出并践行“最学校的课堂、最学科的课堂、最学生的课堂、最教师的课堂和最素养的课堂”的教学改革理念,立足地域、立足学校、立足学科特点、立足学情、立足教情、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精准课改”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五年来,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人员坚持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开展观课、说课、议课活动,人均年观课量达到了160节以上,带动了县(区)教研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把深入教学现场的“现场工作法”作为把脉教育教学、了解教研动态的基本工作方式,使“现场教研”成为了平凉市教研的重要特征。
在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的同时,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克服了教研人员少而带来的教研困难,通过聘请兼职教研员、特邀研究员等方式壮大教研队伍,使教研工作拓展到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领域,使“全學段教研”常态化;按照新课程理念,在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同时,把包括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所有国家课程作为研究内容,使“全学科教研”常规化;不仅注重城区和乡镇学校的教研工作,而且把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研工作和内涵发展工作也纳入研究范围,用“全地域教研”助推县域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
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搭建多维发展平台
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方面,平凉市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平凉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平台、中国教研网平凉分站等常规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引入“支教中国2.0”“互+计划”等公益项目开展远程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同时,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网上交流平台的建立,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工具,成为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备课、教研和师生互动的高效平台。
为优化教研方式,促进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组建网上教研队伍,建立平凉“高中课改群”“初中课改群”“小学课改群”等QQ网上教研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平凉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及约30个涉及各学段、学科领域的微信群,充分发挥了网络移动平台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作用。为进一步创新教研形式,共同尝试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进行有效的区域教研,在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引领下,“泾川教研”“灵台教育”“静宁教育”“庄浪教育”等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发布教研信息、汇集教研成果、指导教研工作,成为了指导和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的重要载体。
二、利用微信群,
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平凉乡村小规模学校阅读推广之路上,活跃着一个个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灵台县的一位教师激动地说:“我有幸被朋友邀请加入了县组建的‘全民悦读微信群,从此便踏上了一条幸福的网络朗诵征途。诵读能给人智慧,给人幸福感,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由此,我很快也在所教的班里建立了一个‘萤火虫诵读群。自从班级开展微信诵读活动以来,我发现许多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泾水读书人”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是集阅读推广、阅读教研与阅读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它与“泾川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共同构成了泾川网络教研“三剑客”,发挥着现场教研难以替代的作用,广泛传播着泾川乡村教师的声音。
平凉三色堇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开发的“草芽儿睡前故事会”,是由热爱阅读的乡村教师自发组织的纯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将优秀的农村教师资源聚合在一起,通过同声直播的两个微信群,每天晚上通过教师集体教研确定的故事,由一名教师担纲主播,其他教师在群内指导引领,使乡村小学近500名喜欢阅读的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通过手机终端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和交流分享。同时,小规模学校联盟通过“草芽儿”微信公众平台和“平凉三色堇”微信公众平台整理发布精彩故事,成为更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阅读研究、阅读教学和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载体。另外,还通过网络直播评选出月度“书虫”,以此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故事会中。
三、利用QQ群,
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聚集教研力量
“平凉小学课改群”是由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9月创建的,它是由对网络教研和课题研究有精深研究的静宁县德顺小学杨小生老师发起,招募全市五十余名热爱网络教研、乐于奉献的教研员及一群教研活动服务人员组织与管理的QQ教研平台。该课改群坚持“以人为本,学教融合”的平凉市课改理念,推行“平凉好课堂”,开展网络教研工作。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其成员汇集了平凉市七县区城乡广大小学教师及一些全国名师和教研员。他们引领着全市小学广大教师每天或用文字交流教学心得,或用图片呈现自己的教研成果,或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探讨交流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小学课改群”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类。
1.利用“群视频”开展教研活动
“小学课改群”成员按照“定主题、定时间、定方式、定主持、定主讲及服务人员”的“五定”原则,每周集中开展一次群视频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5次主题教研。从教研活动的内容看,群视频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全国名师课例赏析、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与专家讲座分享、全市现场教研资源网络重播、名师在线专题讲座等,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评课活动,大力推广“平凉好课堂”。如结合“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名师教我上好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领全市一线教师向名师学习教学;结合平凉市课堂教学赛课活动,组织开展“平凉好课堂”优秀课例展播活动。活动主要宣传平凉市名校,展示地方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邀请名师在线说课,优秀教研员在线评课,一线教师在线观课、议课。
2.利用“群聊天”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交流研讨活动
群成员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通过语音、文本等形式发布在QQ群里,与群内其他教师一起展开交流、討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讨论的话题有数学问题、语文问题、教材疑惑、教学策略等不少于500个。如平凉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开展的“周三碰碰车”主题研讨活动,是由主持人发布语文教学问题,引领大家交流探讨。每次参与交流活动的约50人左右,发言发贴超过200条,及时化解了教师们教学中的问题及疑惑。
3.利用“群文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在群聊天窗口,时时有人发“谁有xxx课件共享一下”的贴子,许多教师总会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群文件中共享。这使能共享2000余个文件的10GB容量的网盘长期爆满,需要管理员定期清理部分过期文件才能保证教师及时上传新的文件,体现了教师们方便他人、互帮互助、无私共享的奉献精神。
4.利用“群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既是传统教研和现场教研的有效延续,又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与教研有机整合的探索。由于平凉市农村小规模学校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即时教研技术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所以在网络教研过程中常会遇到教研方式、教研内容、技术架构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平凉市一开始就把网络教研,尤其是利用QQ平台开展的网络教研建立在问题积累和问题探究上。在“平凉小学课改群”里工作的平凉市网络兼职教研员,一方面为全市教师提供网络教研服务,另一方面也把问题积累、问题归类、问题分析和问题研究作为开展网络教研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2017年,教研员们围绕“互联网+”环境下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申请了三项系列研究课题,得到了上级科研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其中,“‘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网络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单位资助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被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QQ群平台开展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被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7年度一般课题。
网络教研不仅可以使教师将好的教育资源呈现于掌上,与同行分享,便于教师们随时随地获取,而且可以拉近一线教师之间、一线教师与教研人员、一线教师与教育名家之间的距离。目前,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在积极搭建融合发展、探究创新和有效整合的各种网络教研平台,以汇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这些举措不仅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使一种民主、平等、共享、协作、创新、发展的平凉教研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