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素质教育
2018-11-28李培中
李培中
当素质教育第一次在我们耳畔响起的时候,我们一片茫然。没有人能够说清这个名词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素质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面对上级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政令,校长毅然决然地改变了几十年来的教学制度,将上午四节课改为三节,下午三节课减为两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理解。孩子們每天早早地离开了学校,他们的身影很快地出现在田间地头。捉鱼摸虾、跳绳爬树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霎时间,孩子们似乎找到了久违的童年,他们的生活也好像一下子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老师的工作量骤然减轻,教了几十年的书,当真正闲下来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这样,我们在迷茫、彷徨、犹豫、探索中过了半个学期。
问题很快就凸现了出来,孩子成绩的直线下降成了家长最焦急的事。眼看一直养成的学习习惯被打破,家长一脸的无奈。他们对学校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极为不满,当然对素质教育的第一印象也极为不好。
很快,他们来到学校和校长交涉:“如果学校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将毫无前途。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的学校,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那么孩子读书还有什么用?干脆回家种地算了,外出打工还可以赚钱。你们不改的话,我们就让孩子转学。”
家长的话不无道理,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国人的影响太深。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衣食无忧呢?面对家长的质问,校长再三承诺,我们会尽快恢复到原来的教学制度上去。“朝三暮四”的教学制度在被搁置了半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面前。在与素质教育的竞争中,应试教育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对手。此刻的素质教育犹如一盆开放的昙花,一现而过。
家长对校长的话并非深信不疑,而是组成团队,隔三岔五,明察暗访。弄得校长草木皆兵,疲惫不堪。早知如此后果,何必当初的改革?为了让家长放心,学校干脆变本加厉,课表出现了清一色的语数自社。上级来人检查,再换一张带有体育、音乐、美术的临时课表。即使有年轻的教师想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在大众的监督之下,也只能望而却步。
农村本来就比较偏僻,没有城市那么发达。它就像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一样,感知外界信息非常缓慢,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又特别的微弱,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又不能给人们什么启迪。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正是这份安逸,渐渐形成了他们安分守己的思想。突然让他们改变沿袭了几百年的应试教育,接受素质教育这个新生事物,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对农村推行素质教育非常关注。不仅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素质教育在农村得以健康顺利的发展,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保驾护航。
我们学校也受到了国家的关爱,多名教师先后被送往外地学习,参加国培、省培等远程教育。我们十分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一节节名师的优质课,让我们耳目一新。一场场专家的报告会,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潜移默化中,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掌握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尽管我们的学校条件与城市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我们的思想像是被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样,整个人都鲜活起来。
国家还为我们学校配置了几十台电脑和一台多媒体电视。历史悠久的黑板也换成了可以随时上网的白板,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应用自如地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影像、视频等。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为学生打开了放眼世界的一扇窗。当素质教育与信息化应用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教育突破了多年的瓶颈,瞬间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老师们完全摒弃了老生常谈的教学模式,使沉闷的课堂灵动起来,这一切的改变,归功于教育信息化的灵活应用。
国家还给我们学校赠送了上百本图书和十几张乒乓球桌,修建了设施齐全的操场和美丽的大花园。我们的校园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焕然一新,成了乡村最美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校长渐渐地老了,然而他慈祥的面容上却写满了幸福。在认清了方向之后,我们开始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教育之路。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作文开始在报刊、杂志上获奖;参加运动会的孩子也捧回了金灿灿的奖杯;外语风采大赛上,我们的学生流利而纯正的发音博得了阵阵掌声。
我们如凤凰涅槃一般,在素质教育的烈火中重生。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提高全民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