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节过总是好事情

2018-11-28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民俗商家大众

我们为什么需要节日?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节日的最初起源与古人的原始崇拜直接相关,因此它是质朴而神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节日逐渐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包括关联神话传说,比如七夕节、泼水节;受到宗教的影响,比如中元节、圣诞节;纪念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比如端午节、寒食节;以及附带文明教化的功能,比如母亲节、国庆节等。

年复一年匆忙的岁月里,节日是我们聊以歇息的站点。仅以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来说,它们还以民俗的方式,让我辈重返前人的精神世界:春节到了,必须贴春联放鞭炮;清明节到了,必须踏青、祭祖、扫墓;中秋节到了,应该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到了,应该登高、敬老、念友……唯一伤感的是,接踵而至的节日不断提醒我们,又一段时光倏地过去了。

在众多或古老或年轻或时髦或老土的节日当中,“光棍节”绝对算得上是命运轨迹最魔幻的一个。这个由几名大学生自创的带有强烈调侃意味的节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走红网络,然后被商家接管,成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能否脱单已经不再重要,但为了清空购物车恨不能剁手的男男女女,倒是增加了不少。

商业社会里,节日不可避免地成为营销的噱头,似乎也是难逃的命数。民俗学家们估计很难想象:一个原创的小众节日,怎么就在十年间突变成长为一个人人参与的集体狂欢,并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期封面文章,正是希望为你揭开这背后的奥秘。

十年前,“双11”因为张勇的一个创意而诞生。十年以来,物流、金融、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数字化城市和全新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都因双11而生。在这样的创造之旅当中,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无论是消费者、商家、快递员、程序员,乃至为双11刷广告牌的一个油漆工,都是创造者。他们共同创造了“双11”,也为“双11”创造着未来。这也正是阿里人一直深信不疑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双11的十年,既见证了十年前的“相信”,也预言和看见了未来。

节日是需要大众参与的,否则就是顾影自怜;节日是需要仪式感的,否则就是平凡的一天;节日是需要大环境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哪还有心情过节?节日也是需要祛魅的,你在意的那个日子,就是节日。

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节日是对既有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 又是历史的抽象化的现实影像;节日是对既有文明的认定与维护,也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与工具。大众在被节日改变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节日。

若干年后,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参与并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周春林

猜你喜欢

民俗商家大众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大众科技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