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血清β2-MG VEGF与LDH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11-28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类高度异质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为NHL常见亚型,约占全部NHL的35%[1]。DL⁃BCL在临床表现、分子特点、形态特点、流行病学、免疫学表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异质性,DLBCL患者对标准化R-CH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DLBCL患者对R-CHOP方案化疗不敏感,导致治疗失败[2]。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是由淋巴细胞和部分有核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均可见β2-MG表达显著上调,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进展存在关联[3]。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糖酵解酶类,正常组织恶变后,肿瘤细胞代谢障碍、细胞损伤所致癌细胞基因调节紊乱可导致LDH合成增多[4]。Evens等[5]研究显示,血清LDH水平的变化与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高表达LDH通常提示预后不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促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可提升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浆蛋白、纤维蛋白经血管外渗,造成细胞外基质发生改变,诱导微血管形成,目前已被证实系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的关键刺激因子[6]。但β2-MG、VEGF及LDH水平在DLBCL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尚未完全明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LBCL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31例;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50.5±17.6)岁。入组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血液肿瘤分类标准中DLBCL诊断标准[7];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年龄≥18岁;初治患者,采血前1个月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治疗;无家族遗传病史;患者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肺器质性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急慢性感染;严重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入组前接受过化疗;合并可能引起血清β2-MG、VEGF和LDH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无法配合研究。依据国际Ann Arbor分期:Ⅰ期12例,Ⅱ期24例,Ⅲ期37例,Ⅳ期16例;伴骨髓侵犯24例;伴B症状52例。选择同期至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体格检查的40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心肝肾肺功能均正常,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无家族病史,患者知情且配合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51.1±16.5)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DLBCL组均接受参照DLBCL治疗指南[8]行R-CHOP方案或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化疗。CHOP方案:d1,环磷酰,750 mg/m2,多柔比星50 mg/m2,长春地辛3 mg/m2;泼尼松50 mg bid d1~d5。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在CHOP方案化疗前1 d均给予利妥昔单抗静滴,375 mg/m2,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6个周期化疗。
1.2.2 实验室指标测定 对照组于体格检查单日空腹采集外周肘静脉血3 mL,DLBCL组于入院次日和化疗完成后空腹采集外周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3 000 r/min×15 min,离心半经15 cm)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EGF水平,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β2-MG水平,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Axsym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LDH水平,L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严格参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临床病理资料采集方面,DLBCL组均于入院后采集。
1.2.3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典型B症状、原发部位、国际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和治疗反应等。
1.2.4 治疗效果评定 DLBCL组均于化疗6个周期后参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第2版DLBCL诊疗指南评定治疗效果[9],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疾病进展(partial disease,PD),以CR+PR为治疗有效组(n=71),SD+PD为治疗无效组(n=18)。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因子相互关系及其与治疗有效率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DLBCL组与对照组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比较
入院时DLBCL组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3)。
2.2 DLBCL组化疗前后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比较
化疗后DLBCL组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降低,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4~6)。
2.3 DLBCL组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比较
行R-CHOP方案的DLBCL组患者化疗后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略低于CHOP方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7~9)。
2.4 DLBCL组不同化疗方案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行R-CHOP方案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48%,行CHOP方案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07%,行R-CHOP方案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患者(P<0.05,表1)。
图1 两组患者血清β2-MG比较
图2 两组患者血清VEGF比较
图3 两组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
图4 DLBC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β2-MG比较
图5 DLBC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比较
图6 DLBCL患者化疗前后LDH水平比较
图7 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血清β2-MG比较
图8 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比较
图9 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血清LDH水平比较
表1 DLBCL患者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n(%)
2.5 DLBCL组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不同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瘤原发部位的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典型B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高于未伴B症状患者(P<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高于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0.05),伴骨髓侵犯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高于未伴骨髓侵犯患者(P<0.05),IPI指数为高危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高于低危患者(P<0.05),治疗反应为无效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高于有效患者(P<0.05,表2)。
2.6 DLBCL组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相互关系及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DLBCL组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表达三者互相呈正相关,同时三者与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均呈负相关,其中LDH水平与治疗有效率相关度最高(P<0.05,表3)。
表2 DLBCL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s)
表2 DLBCL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s)
临床资料n β2-MG(mg/L)VEGF(pg/mL)LDH(U/L)年龄(岁)>60≤60 24 65 t P 性3.56±1.72 3.52±1.68 0.099 0.921 352.74±110.63 349.88±105.64 0.111 0.911 309.65±80.74 301.87±93.52 0.360 0.719别男女tP 58 31 3.54±1.69 3.55±1.72 0.026 0.979 350.98±120.66 352.14±109.79 0.044 0.964 310.75±86.26 307.52±75.45 0.175 0.861肿块大小(cm)≥10<10 t P 20 69 3.63±0.23 2.96±0.74 3.979<0.001 360.55±98.65 294.25±40.97 4.452<0.001 320.25±68.74 275.26±59.46 2.875 0.005典型B症状是否tP原发部位结内结外t P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Ⅲ~Ⅳ期t P 52 37 64 25 36 53 3.54±0.36 3.51±0.53 0.318 0.751 3.55±0.47 3.57±0.54 0.172 0.863 3.01±0.68 3.76±0.41 6.487<0.001 351.25±60.75 347.52±71.29 0.279 0.780 348.98±68.41 356.25±59.44 0.466 0.641 298.65±42.26 376.58±52.74 7.394<0.001 319.56±46.25 271.25±50.71 4.665<0.001 319.56±50.74 325.65±47.96 0.516 0.606 276.65±50.99 330.45±46.84 5.130-骨髓侵犯是否tP 24 65 3.82±0.65 2.97±0.41 7.335<0.001 372.25±49.64 301.25±50.06 5.951<0.001 329.52±39.65 286.51±25.78 5.987<0.001 IPI指数低危高危38 51 t P 2.86±0.35 3.96±0.47 12.130<0.001 296.55±48.76 376.61±50.58 7.499<0.001 286.26±30.98 330.74±43.26 5.388<0.001
表2 DLBCL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s)(续表2)
表2 DLBCL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s)(续表2)
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有效无效n β2-MG(mg/L)VEGF(pg/mL)LDH(U/L)71 18 t P 2.63±0.42 3.82±0.27 11.410<0.001 286.55±53.36 380.74±51.25 6.740<0.001 276.58±45.99 326.84±50.06 4.068<0.001
表3 DLBCL患者入院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相互关系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DLBCL为高度异质性、侵袭性NHL,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生物学行为呈中度恶性,经标准化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40%[10]。目前,尚未完全明确DLBCL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分期、器官组织侵犯情况及年龄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11]。近年来研究发现,淋巴瘤血清肿瘤标志物,如LDH和VEGF等在淋巴瘤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12]。VEGF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诱导病理性血管生成。王雪莲等[13]研究发现,在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VEGF高表达。本研究发现,DLBC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与王艳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且进一步研究发现,VEGF与DLBCL临床分期、骨髓侵犯、IPI指数和治疗反应均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分期晚、伴骨髓侵犯、IPI指数为高危、治疗无效的DLBC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均较高,提示DLBCL患者VEGF高表达与DLBCL疾病进展、侵袭性病理状态、治疗低反应性和不良预后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与持续VEGF高表达可诱导淋巴瘤血管新生,提高癌细胞增殖活性而造成其侵袭、转移和复发有关,因此可作为疾病监测的有效指标。
β2-MG为细胞膜相容性抗原组成部分,属于低分子蛋白质,正常健康人群血清β2-MG含量较为稳定,大部分有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合成β2-MG,尤其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15]。柯珂等[16]研究表明,β2-MG变化与癌细胞负荷有关,同时参与肿瘤增殖和浸润过程。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均可检出β2-MG表达上调[17]。本研究发现,DLBCL组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考虑可能与DLBCL组患者淋巴细胞自身可合成及分泌大量β2-MG有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DLBCL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且患者β2-MG变化与DLBCL临床分期、骨髓侵犯、IPI指数和治疗反应有关,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伴骨髓侵犯、IPI指数较高、治疗反应较低的患者血清β2-MG表达水平较高,与胡利娟等[18]研究结论相符,表明DLBCL组患者β2-MG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定其恶性程度、肿瘤侵袭性行为和治疗反应的依据。LDH水平目前为评定NHL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其为糖酵解酶,在人体肝脏、肾脏、心肌、胰腺和骨骼肌等组织内表达水平均较高,在细胞坏死或恶变时,LDH合成增多,导致血清LDH水平表达上调。Loriaut等[19]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血清LDH水平的变化与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癌细胞无限增殖引起LDH升高并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反应性LDH大量释放,促使血清LDH含量上升,提示LDH含量变化与淋巴瘤恶性程度相关。本研究发现,DLBCL组患者血清LDH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在治疗后LDH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还与DLBCL典型B症状、骨髓侵犯、肿瘤分期、治疗反应和IPI指数均有关,血清LDH增高的DL⁃BCL患者常伴典型B症状及骨髓侵犯,且肿瘤侵袭程度较高、治疗反应较低、IPI指数较高,提示血清LDH水平可能是预测DLBCL分期、评估疗效和预后的依据。另外,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三者表达均呈正相关,且三者与DLBCL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呈负相关,可将三者作为DLBCL疾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采用血清β2-MG、VEGF和LDH水平作为肿瘤患者疾病变化和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检查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具有长期持续监测优势,有助于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价,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较正常健康人群明显上调,且与患者临床分期、骨髓侵犯、IPI指数和治疗反应有关,上述指标均可作为评估DLBCL患者疾病变化,预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