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2018-11-28王滌

医药前沿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产次危型例数

王滌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昆山 215333)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女性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我国宫颈癌的患者以每年十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该疾病已成为妇科临床上最为主要的恶性肿瘤[1]。宫颈癌是第一个被确定为单一明确病因的癌症,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分4个阶段:(1)HPV传播;(2)病毒持续感染;(3)病毒持续复制促使感染细胞发生病癌前病变;(4)浸润。根据HPV致癌的风险高低通常将其分为低危型(引起各种疣)和高危型(导致癌变)。为了进一步探讨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文选择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宫颈TCT及HVP检测,异常结果的患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按照组织病理学是否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将10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平均年龄(43.3±2.1)岁,孕次在1~5次之间,平均孕次(3.1±0.4)次,产次在1~4次之间,平均产次为(2.6±0.5)次;对照组为宫颈癌筛查正常或组织病理学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940例患者,年龄在37~53岁之间,平均年龄(42.9±2.4)岁,孕次在1~4次之间,平均孕次2.9±0.7)次,产次在1~4次之间,平均产次(2.7±0.5)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HPV-DNA标本检测方法为PCR荧光法,HPV高危型类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73等共计15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HPV高危型感染阳性率相比较

观察组HPV高危型检测显示阳性例数57例,阴性例数3例,HPV感染阳性率为95.0%(57/60),对照组HPV高危型检测显示阳性例数137例,阴性例数为803例,HPV高危感染阳性率为14.6%(137/940),观察组HPV高危型感染阳性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两者间的差距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所示。

表 两组HPV感染阳性率相比较(n,%)

3.讨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也随着增加,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较大规模的上升,已成为妇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3]。几乎100%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HPV高危型感染,根据相关临床研究,HPV持续感染是产生宫颈癌发病的最主要的因素。宫颈癌的治疗是医学上的难题,临床筛查是目前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诊断出该疾病,能够大幅度提升宫颈癌的治疗效果[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HPV高危型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具有显著性差异。HPV高危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产次危型例数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更正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