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手段辅助下的歌唱教学

2018-11-28张相春

小学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米粒歌唱动作

⦿张相春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歌唱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关于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因此,我们在唱歌课上通常会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把听、唱、奏、动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聆听、演唱、演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特点。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基于这样的标准,我从“多种手段辅助下的歌唱教学”这一角度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案例《小蚂蚁搬米粒》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设计的意图

纵观小学阶段,无论是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还是有五六年音乐学习经验的五六年级学生,他们都不喜欢在唱歌课上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枯燥地唱。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对怎么听、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动都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在设计唱歌课时,应该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设计思路。本案例我选用的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歌曲教学《小蚂蚁搬米粒》。由于面对的是刚刚入校才两三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依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手段辅助歌唱教学,让孩子们在聆听、演唱、情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学用自然的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蚂蚁搬米粒》,参与歌表演,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玩中学的快乐。孩子们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这和音乐“课标”中所提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非常契合的。

二、主要的观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如同游戏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启发儿童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儿童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等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歌曲《小蚂蚁搬米粒》寓教于乐,形象鲜明,是歌唱学习的好材料。《小蚂蚁搬米粒》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一粒米,由一只蚂蚁搬不起,到一群蚂蚁搬进洞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曲调十分精练,基本上是同一乐句的重复,只是上下句的句尾有变化。句中“嗨哟嗨哟”的搬运号子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中间加入数板,更是丰富多彩。看、听、唱、表演都十分形象而有趣,非常适合富有想象的情景表演。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景表演作为串联活动的主线,在梯度渐进的多种音乐活动中,学会演唱《小蚂蚁搬米粒》,体验“玩中学”的快乐。“数板”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通过玩节奏游戏的方式慢慢地把“数板”这个概念传递给一年级的学生。

三、关注的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本案例中,我所关注和想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恒拍的感受。二、音准的把握,即一、三乐句同头换尾以及“嗨哟嗨哟嗨哟”八度跳进的音程把握。三、歌唱声音的要求。四、情感的理解与表现。五、孩子们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时如何做到“动而不乱”。

四、具体的做法

为了解决这节课中以上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中,我有机地组合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歌唱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音乐活动来学唱《小蚂蚁搬米粒》这首歌,让孩子们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演唱《小蚂蚁搬米粒》,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这样他们就会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到歌唱上来。多种手段辅助歌唱教学时,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相互渗透。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玩中学是最快乐的,《小蚂蚁搬米粒》又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歌曲的内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被深深吸引,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课上,我称每一位孩子为小蚂蚁,结合生活,并放大生活,模仿一只蚂蚁搬不起一粒米,到一群小蚂蚁轻松地搬进洞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情境的创设,为歌唱时声音的引导,动作的表现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动作表演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小蚂蚁搬米粒设计动作。动作的设计始终抓住“劳动”和“合作”两大特点,与曲调的精练相适应,动作设计简单易做,形象鲜明,反复突出。一只小蚂蚁搬米粒时,设计弯腰动作,动作缓慢、笨拙,声音低沉。一群小蚂蚁搬米粒时,设计直腰动作,动作灵活、轻快,声音活泼。在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时,始终不忘对歌唱声音的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教师除了把活动规则讲清楚,还要有能够驾驭课堂秩序的能力,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又能够总览全局,让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是一个亮点而不是在耗时间。

(三)设计声势伴奏 课上我还设计了歌曲演唱时声势的伴奏。一只小蚂蚁搬米粒时,设计弯腰动作,引导部分学生用稍弱的声音、无奈的表情、稍弯腰发出“嗨—哟—”的声音为歌唱的同学伴唱,动作缓慢、笨拙,声音低沉。一群小蚂蚁搬米粒时,设计直腰动作,引导部分学生用稍强的声音、快乐的表情、直起腰发出“嗨哟嗨哟”的声音为歌唱的同学伴唱,动作灵活、轻快,声音活泼。声势的伴奏强调不能超过歌唱的声音,以防喧宾夺主。

(四)打击乐器伴奏 本案例中的打击乐器的运用与以往的运用都不同。我把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确定四人小组里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从小蚂蚁传递信息节奏,数板的诵读,到按节奏读词,完整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等环节,小组内的四位成员分别传递演奏响板,或徒手演奏响板,帮助学生把握歌曲恒拍的感觉。另外结合响板的音色特点,对学生的歌唱声音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模仿响板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

(五)手势线条对比 《小蚂蚁搬米粒》曲调十分精练,基本上是同一乐句的重复,只是上下句的句尾有变化。一、三乐句中“嗨哟嗨哟嗨哟”的搬运号子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学生不太容易唱准,我结合柯尔文手势“do”的八度动作,用先低后高的手势动作感受使出全力搬米粒的感觉,帮助学生把握旋律八度的跳进。一、三乐句同头换尾,即“2 2 2 1 2 —”和“2 2 3 2 1 —”的换尾不同,我主要运用比较法,结合柯尔文手势、字母谱、旋律的线条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发现不同,先唱字母谱,再加歌词唱一唱,从而正确地掌握音高。

(六)变换演唱形式 在前面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动作表演,设计声势伴奏的基础上,变换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就水到渠成了。请一生领唱“一只小蚂蚁”,齐唱“一群小蚂蚁”,领唱用稍弱的声音、无奈的表情、稍弯腰唱“一只小蚂蚁”,齐唱用稍强的声音、快乐的表情、直起腰唱“一群小蚂蚁”。孩子们边唱边律动,整个教室里显得其乐融融。

《音乐课程标准》中又指出: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我们在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参与歌唱教学时,一定要强调活动的音乐性,要在音乐中进行实践活动,音乐是基础,活动是辅助手段,不能为了表现而活动,更应该提高参与式活动的有效性。

音乐课堂巧妙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歌唱教学,充分体现了兴趣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作为音乐教师,立足于本学科,把握好学科的特质,择取相宜的教学路径,引领学生感悟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米粒歌唱动作
下一个动作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米粒很怕黑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