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8-11-28唐可可
⦿唐可可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很多教师不仅认识到实验探究活动的积极作用,还积极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仍旧有部分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实践探究价值不够,操作活动重在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拼图形等实践,实验探索质量不高。本文从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说起,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积极意义。
一、通过数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当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数学实验,并组织好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获得过程中,这对课堂学习获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于没有放在格点内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此时,教师不妨引导他们将平行四边形放置在格点内,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动手实践,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然后引导他们动手“做”数学,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探索中获得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转化的内在价值,学习这种探究问题的基本“套路”。当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后,对于接下来的探究,便会兴致高涨,很愉悦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通过数学实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表明,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想亲自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感知,增强认知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数学实验,突出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开展自主性探究实验活动“可能性”问题时,对于问题探索:同时抛出若干枚硬币,确保至少有三枚是相同的面朝上的,那最少要拿多少枚硬币去抛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妨大胆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进行总结与概括,让学生感受结论的形成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总结与概括获得问题的结论。通过动手实验,抛掷3枚、4枚,学生发现会出现正、反两种情况且正、反都出现了2次,共需要投掷4枚,那么再任意投掷1枚,落地后只能是正、反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所以,至少4+1=5枚,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简单地做一次数学实验,苦苦思索中豁然开朗,激活了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发现结论,并归纳得出结论,不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直接活动经验缺乏,还没有形成自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数学学习缺乏有效的探索方法,更多的是凭借间接经验获取知识。但在利用数学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归纳、比较等间接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探究了有关“可能性”问题时,学生已对概念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也给学生充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迎接新年某商场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活动是这样的,消费一定金额就可以得到一次掷骰子的机会,将两个骰子同时掷出,得到的数字和如果是1,则获得特等奖,如果是2或12则是一等奖,如果是3或11则是二等奖,如果是4或者10则是三等奖,如果是5或9则是鼓励奖,请你判断这一游戏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对这一类的问题已经有了认识基础,利用已经积累的活动经验,能够辨别其合理性,并通过数学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利用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在设置数学实验时,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给学生大胆探究与实验的空间,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验,很多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大胆创新,努力实践,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等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数学实验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让学生自主地“玩数学”,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实效,助力学生和数学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