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8-11-28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于广林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于广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讲授的课程应该就是习作课了,教材中提供的习作素材有限,学生生活经验少,能搜索到的素材也是十分有限。所以一直以来,作文不仅是学生的烦心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挑战。但是作文教学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作文练习也有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阶段必须对作文训练加以重视,探索更多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如何打开思路方面深入探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营造更好的课堂气氛,用写作的魅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其对写作产生兴趣。下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对作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从有限经验中挖掘无限的素材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让他们有意愿用文字记录身边的美好事物和心情。想要写出好的作文是离不开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写作文素材的源泉。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怎么才能让学生发现哪些是值得记录的,是值得观察的,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举个例子,在让小学生写日记的时候,学生可以写今天的午休是多么有趣,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兴奋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接下来就可以针对午休来展开记叙,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也避免了写日记时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流水账。
二、从激发写作动机出发,让学生热爱写作
写作文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只有有动机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写作,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当学生接收到鼓励性的语言的时候,写作的欲望就会升高许多,有了写作的欲望,心中对写作的畏惧就会烟消云散。
教师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应该用心评改,引导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修改自己的作文,还可以在评价之前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比如,在讲授《一个难忘的同学》的时候,第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难忘的人是谁。第二步,根据学生描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把想到的细节记录下来,再整理出来,反复阅读揣摩,加以修改,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加以表扬,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写作。
作文有真实的思想情感,就像人有血有肉一样。一篇作文就要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感情。只有描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验,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添加想象和创新的元素,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个树洞,在文章中尽情描绘自己理想,表达自己对社会上各种美善丑恶事实的看法和评价。 当学生把写作当成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工具,学生就有了写作动机和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是现在学生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为数不多,多数学生不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素材,一味模仿所谓的经典满分作文。比如一提到爸爸妈妈为自己做过的难忘的事情,有些学生是下雨了,父母冒雨为自己送雨伞,有些学生则是自己雪夜生病发高烧,父母不惧风雪送自己看医生。
三、从备课开始,针对写作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一节课是高效率的,从备课开始就应该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教材,备课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备课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在习作课堂上,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模本。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对一些优美的语句,片段甚至全文进行仿写练习,掌握写作要领。尤其是对全文进行仿写,加强练习,学生对整篇习作的整体框架、结构思路、文章线索、写作顺序、写作手法等等的把握会提高许多。比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夹竹桃》,笔者认为在讲述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周围事物进行仿写,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结构,进而不停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最后能够“随心所欲”地来创作。有的学生会写自己家中的桃花树,有的会写自己家的吊兰,还有的会写自己家门前的梧桐树,学生们就会对写作有新的认识,这样一来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可能会把一些有经验的好老师框在一个框子里,教授小学生一些固定的方法或者句式,甚至给出整体框架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会遏制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在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赏事物,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写作兴趣,保持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