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2018-11-28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章学平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章学平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凸显人文关怀,加强课外与生活的联系,让简单的课堂问答变成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让出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游戏、表演等开启智慧、沟通情感,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要避免将教材视为静态的学科知识,要加强知识、经验的融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借助于各种媒体拓展学习资源。
本色,是平淡的心态、简单的形态、扎实的常态、轻松的生态,只有让学生说、讲、读、写、用语文,还语文本来的面目,才能教出“语文味”,使语文课堂散发着人性的魅力,从而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教师要用简单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素养,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小学语文本色课堂的现实缺失
1.教学主体缺少生命本色
师生的生命活力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发挥,才能让学生师生得到应有的成长。教师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处处服从教材权威,侧重于知识的教授,教师将心思置于课程材料之上,缺少对教材的钻研,难有个性化的理解。教师依赖于网上课件,忽视了学生的童心童趣,远离教师情感生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部分教师怕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不敢讲,该导不导。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一味追求预设答案而机械解读文本,否认了自己的学习体验。
2.教学内容缺失生活本色
教师按照教案设计好的次序讲授教案,知识被肢解为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教师反复讲解,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教师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支撑观点的材料。教师要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要通过影视、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生活积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因学生经验缺失而造成时间、空间的鸿沟。
3.教学过程缺失生态本色
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缺乏教学的生成。部分教师完全按照预设机械地执行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情境,调整教学过程。教师引导过多、过细,失去了真实反馈,导致虚假生成。教师提问过多,仅限于表面的理解,以“满堂问”控制课堂,造成虚假的课堂生成。教师囿于多媒体的展示、引导、提示,将一切内容、提问都放在屏幕上,学生难有新的生长点。教学方法不当,生成过程繁复拖沓,造成无效的生成。部分教师过度导致谬误,对文本无度拓展,造成学生远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语文本色教学的有效策略
1.彰显师生的生命本色
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教师是平等的首席,不拘泥于教参,要以自己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读出问题,读出美感。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越俎代庖,要相机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要通过巧妙的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要俯下身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师生之间由于理解问题的能力的差异,他们的交流往往是不对称的,教师要研判学情,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当学生逐渐熟练后,要逐渐撤掉支撑。学生是急待点燃的火把,他们不能简单地复制,教师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要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让学生获得感情的熏陶、思想的熏陶、审美的乐趣。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要点燃发现、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揣摩教材,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谐的事。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本色
部分教师为分数而教育,教育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而变得苦不堪言。生活是原始的丛林,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没有挖掘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教育置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向生活领域拓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自身与自然、社会得到和谐统一。文本的解读是精神参与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将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填补,让蕴含的各种意义得到激发,使教学内容变成鲜活的东西。教师要以文本为中心,让学生将同一时代、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去感知文本创作的时代气息背景,能促进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深化理解。
儿童对自然万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他们对自然万物有着向往与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展现生命气息,呈现鲜活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注入生活元素,让课堂不再封闭,成为与生活、文本、伙伴对话的舞台。在对话课堂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探究的引擎得到启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将生活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文悟道,教师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蕴含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学生透过文本,探寻其中的真善美。
3.体现过程的生态本色
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过程的生态本色,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教师精心预设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预设。教师要吃透文本,要深入理解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把握。教师要合理地改编教材,要转向多角度、多种类的预设,这样才能应对自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向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文本内涵拓展,启发学生想象,将抽象的语文转化为感性的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要放弃原有计划,因情调整,将学生的感性经验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让生命本色、生活本色、生态本色得以回归,构建和谐、轻松、自主的课堂,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