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8-11-28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成湘湘
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 成湘湘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理清有关的思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它与传统教学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不同,更加直观、清晰,学生一眼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关联。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其与自己的教学进行结合,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也可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应当怎么写,接着再让学生动笔实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行文,提高学生写作的合理性。
一、借用思维导图引领范文解析,有效提升习作能力
范文是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选择的优秀的作文,利用这些优秀的作文来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的写作方法,学会更多的行文思路,积累有关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内涵。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也会采用范文来进行解析,但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直接将范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因为教师要求,只能够闷闷不乐地完成阅读任务,然后形式化地简单说出一些较为讨论的感受,基本没有实质内容。教师无法真正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范文对学生的启发作用也较小。想更好地发挥范文解析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范文解析进行结合,将范文中的思维用导图展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导图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的家人》这一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几篇与此主题相关的范文印发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和学生一起总结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并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用箭头将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思维导图,说说自己从导图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这一篇作文是总分总的形式,第一段落表明了在自己要写谁,第二段写作这个人的特征,第三段再表达自己对其的喜欢。”也有学生说:“文章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要写的家人是谁,后面就围绕这个家人展开详细的描写。”这样,学生就对如何进行这一主题的写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围绕词汇、语句等方面开展讨论,有效帮助了学生掌握范文的精髓,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导致自己的作文中。
二、借用思维导图渗透写作方法,有效提升习作能力
不少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是以自己的教学为主,教师会提前决定写作的主题,在实际教学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个主题,告知学生应当些什么,应该怎么写。而学生在写作时会自然而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较为相似,缺乏可读性。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按照自己的思维开展行文习作,只能够遵循教师教学的方法,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不足。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在黑板上展现出导图,由学生来决定导图里面应该填入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其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校园》这一主题教学时,教师先在黑板正中间写上这个题目,接着要求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自己会想到什么,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一分钟以后,教师也不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思路填写在思维导图的框中,然后让其他学生看看,这样的写作思路是否具有逻辑性。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并尝试进行修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有效的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
三、鼓励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有效提升习作能力
部分教师在了解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后,尝试利用其进行习作教学,但由于经验有限,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依旧是教师为主体安排有关的写作内容。但其实习作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导图绘制方式,才能有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并在进行课后习作教学时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优化自己的作文内容。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导图理清自己的思路,更好地组织作文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作能力。
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一开始时,很多学生并不愿意绘制思维导图,甚至是先写作文,再根据作文给出导图内容,顺序颠倒,导致其实际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于是我要求学生将导图绘制在作文之前,并顺着导图结束的地方接着进行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了解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也开始慢慢习惯在习作之前进行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习作。
总之,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思路,发现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并尝试运用相关的措施进行补救,有效帮助学生锻炼其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