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2018-11-28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蔡志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蔡志刚
小学是学生作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进行相关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确保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实现国家教育教学事业更为有效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生活化作文教学,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更高的兴趣,从而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首先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设定教学任务和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写“人物”一类作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过程中与该人物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形成自我感悟,进行真实情感的有效表达,确保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景重现,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将本次户外活动作为写作主题,部分学生感到有一丝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当时的活动情景,可以使学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回忆,从而梳理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写作,保障写作内容。
二、抓住写作灵感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基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抓住灵感,在与学生讨论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激情创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一名同学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确保学生能够利用写作正确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保障作文质量,确保进一步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例如在进行景观类型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陈述自己生活过程中对该类景观的认识,使写作内容不单单局限于景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抒发个人情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有效联系,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视野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力,实现学生作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丰富课堂活动
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课堂活动的合理丰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丰富学生个人经历,使其在具体活动中获取更为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进行“校园一角”的题材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学校,对学校景观有更为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得心应手。在冬季下雪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打雪仗”,使学生亲近大自然,提升自我身体素质,同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实现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形式记录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组织学生交流写作方式,通过日积月累,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还需要在一定程度内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确保学生能够对生活情景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讨论,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写作,保证教学效果。
四、开放作文题目
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保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使作文题材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具体生活,如果作文题目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则会对学生思维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学生写作过于死板,使作文变成文字的堆砌,也在一定程度内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以人为本是新课标对现代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可以在每次作文写作之前进行讨论,教师在明确学生的具体需求之后给出写作方向,然后由学生自主命题,尽量避免命题作文写作,只有确保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和生活化,才可以使学生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提升学生表达的创造性,使学生具有更好的文笔,保障课堂效果和作文质量。
五、改进教学评价
在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激励,使学生爱上写作。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集中表扬学生的发光点,同时还需要对其不足进行强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产生更高的写作欲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点评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学生对其他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时,能够进一步学习他人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确保课堂氛围融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进行作文写作,保证写作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抓住写作灵感、丰富课堂活动、开放作文题目、改进教学评价,能够确保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程度的生活化,确保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自主意识,能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实现课堂效果的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内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推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