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2018-11-28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谷里镇和平小学闵光忠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5期
关键词:长城课文教学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谷里镇和平小学 闵光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17课《长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由整体到部分,利用观察事物的不同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在情感体验中渗透环保教育和法制教育。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明确本组学习内容及要求。

2.出示图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3.师:同学们对长城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游——长城,一起去感受、去体会、去赞美——长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崇山峻岭 盘旋 嘉峪关 城砖 相隔 屯兵

堡垒 打仗 扶着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字音难点:

yù jiā tún pò

峪 嘉 屯 魄

字形难点:嘉 崇 隔

3.全班齐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板书:远看 近看 联想 赞叹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对课文做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长城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各有千秋。当作者见到这雄伟的、气势磅礴的长城时,他思绪万千。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2.收集我国其他“世界遗产”的资料,扩大知识面。

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长城的建筑怎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板书:长城)

(二)研读课文,引导理解

1.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要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师:这段有几句话?第一句把长城比成什么?第二句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归纳:第一句把长城比作长龙,第二句话写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2.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第二句话,在句子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

学生读、画、找。教师巡视辅导画句子。学生举手回答。师生评价。

师板书:高大坚固。

学生齐读画线的句子两遍,加以体会、理解。师引导学生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学生根据课文文字,参考文中的图片,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果示意图,以加深对长城的理解。

师:这段文中用“马路”作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作者用人们熟悉的“马路”作比,能形象直观地说出长城有多宽。

师小结:这段描述了长城的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3.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要求:这段有几句话?请用序号①、②、③…标出来。

师: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汇报,师生评议)

师归纳: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句话,思考:这句话主要写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生归纳:这句话主要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难和智慧。

师:说说第三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师: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小练笔

师: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总结明理(法制渗透)

过渡:是呀,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奇迹,它的近况如何呢?请随着我们记者的镜头,走近去看一看:长城遭到的损害和污染。

如果当时你在身边,你会怎样做呢?如果劝阻他不听,你又会怎么做呢?(是的,我们国家专门有一部保护文物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自己不要损坏文物,不然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当我们看到有人在损坏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劝阻他,在劝阻不听的情况下,我们要检举,让他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总结升华

(六)板书设计远看 样子

长城 近看 结构 伟大奇迹修建 想象

【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上。

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成了我课堂教学的中心句。

课文重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了解长城的特点,二是感受长城的伟大。在了解特点时,主要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在此过程中,“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文字和文中插图,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感受长城的伟大时,运用了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等多种策略,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品味“奇迹”。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可以 ,从学生的写当中渗透法制教育。

反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个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延伸:“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长城课文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背课文的小偷
守护长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