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高段实效性读写结合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8-11-28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顾 贇
浙江省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俊
现在孩子的阅读量相当大,但很多孩子承认学难以致用,认为阅读与习作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阅读的随意性、无选择性随处可见。教师有必要引导孩子,建议家长共同引导孩子进行有效阅读,使之在提高习作能力上的价值得以体现。
一、研究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从写作技巧上考虑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课内阅读教学对学生习作的帮助非常大。我们看到现有教材不仅在人文关怀的体现中有利于孩子情感路线的发展,在文章的写作方法上也十分有利可图,是学生模仿写作的最佳范本。学生在阅读中,从范文里吸收了佳词、妙句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他们为得到知识而高兴。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学生模仿已经理解和吸收的东西进行习作,兴趣会更浓,而且在兴奋达到旺盛时进行的活动印象会更深。利用文本,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习作范文,从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角度出发,训练学生的习作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仿语言风格,让文字更精彩
扎实运用课内阅读文本语言。教学时,多设计背诵、积累环节。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拓展写文。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背诵、积累和运用是必要手段。我们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诗文与段落,虽然没有要求学生背诵,但老师可以根据学情另作要求。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也不一样;同一体裁的文章,风格也各具特色。以说明文《鲸》和《松鼠》两篇课文为例,前者科学严谨,后者生动传神。在学生确定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写说明文。
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写自己喜欢的语言,爱上自己写的作文,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学生写作时也会充满幸福感。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是仿作的具体样板,从揣摩范文中悟出写作技巧,从仿造到改造再到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
2.仿修辞特色,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写作时借鉴课内阅读文本修辞。教材是最好的仿写范本,学会运用修辞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文本中一些好的片段往往是各种修辞的组合,如排比、比喻组合;排比、对比组合;对比、夸张组合等。抓住值得学习的点滴机会,逐渐渗透到写作中。
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为例,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特别好的仿写植物的范例。这里有对比:各种花与桂花的对比,梅树与桂树的对比,不开花时与开花时的对比,还有转折,用了一个“可是”概括出了桂花最具魅力之处。因此,上完课后,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植物,仿写第二自然段。因为学生经过四年多的积累,对运用修辞有一定的基础。在这里,当他们有意识地将修辞元素融入习作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也特别感人。这学期我班有四位同学的仿写片段荣登《湖州晚报》,摘录其中一段——
比起高傲的梅花傲雪怒放,不惧寒冷的品格和桂花那迷人的芳香,我唯独偏爱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作为“春的使者”,它总是早早地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普通的茎,平凡的叶,寻常的花,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它没有蔷薇的姿态,没有君子兰的高贵,但是那小得不起眼的花朵,却仍给我一种金色的美(高文宇)。
把“油菜花”比作“春天的使者”很有新意;茎、叶、花无比普通的部分,在小作者的一段排比中也显得不那么寻常了。因为在仿写时融入了真实的情感,描绘出来的各种花的姿态也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3.仿布局谋篇,使作文更具条理
写作时渗透课内阅读文本结构。新版教材的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有机结合,其人文性有很大突破,但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章的结构。因此,以阅读教材为范本渗透作文结构或构段方式的教学,并加以运用,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有条理。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种谋篇布局的方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可以仿用以下几种方法: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如《梅花魂》;插叙,即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如《窃读记》。
在构段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也不一样,这时就可以趁机引导学生仿写。比如《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开篇写景,回忆与溪水、小桥和人家相关的童年趣事,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热爱之情。这种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到结尾的思绪升华,是学生习作尤其是考场作文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再如《鲸》,这是一篇说明文,结构与内容非常清晰,其中每一段的总分式结构是为描写鲸的特征服务的,因此,让学生写说明文时可以针对这一特点仿写,事物的特征也就一目了然。
二、加强课外阅读与观察,充实写作材料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认识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写作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1.开展个性读写活动
(1)规定与教材同步的课外读物,有效导读。即精读某一本课外读物,提倡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在学习、交谈、习作中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语文新天地》《语文新课标(同步阅读)》等都是十分好的课外读物,前者题材范围较广,后者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准备一本,针对同一本书中的同一篇文章,积累词句,撰写体会。写体会前,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是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还是语言表达,或是文中蕴含的思维方法等。目标性强一些,有利于师生共同交流。
(2)学生自定课外读物,拓宽写作视野。这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式的读写结合活动,即博览群书,任学生据其所好广泛涉猎。我们认为广泛、粗线条地阅读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拓宽写作视野,使文章立意更加新颖。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更鼓励学生阅读个人爱好的读物,摘录其中的片段,或写出自己的体会。这种阅读是自由的,表达也是自由的,没有题材限制,也没有字数限制,只要求每天保证半小时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3)教会学生“读生活、写生活”。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词汇丰富了,内容充实了,但总觉得缺少一些打动人心的东西,这少了的便是真实的生活。当代散文家刘白羽认为:一个人物形象,一句发光的语言,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是值得人深思的。实践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真实的习作素材,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听、多看、多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布置学生看新闻、评新闻、写新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学会评价、审美,然后将其转化为书面语言,在笔尖流光溢彩。可以说,观察是习作的生命,是学生积累各种写作素材的过程。
2.鼓励开展小组合作读写活动,减轻学生习作压力,激发习作兴趣
合作学习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近来,多数老师将小组合作的目光聚焦于课堂,事实上,课堂里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让小组成员充分展示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必须将这种学习形式延伸到课外,并且主要在课外学习中得以体现。
(1)组成读写互助小组。将兴趣相投或能力相仿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小组所读书籍的题材、内容相仿,深浅相近,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所写阅读心得也可针对同一主题,相互借阅,相互补充。五年级上学期,通常由老师根据学生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指定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定期制定读写计划,反馈学习情况,并将学习情况登记在“小组读写活动记录卡”上。拿504班来说,开学初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是“大嘴猴一号队”“故园六宝组合”“乡村骑士队”“魔幻季节队”“花路诗语组合”“月光梦幻屋”。
(2)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读写活动。充分发挥合作小组对课外阅读的促进作用。小组人数不多,活动时间、地点灵活多变,活动形式不拘一格。
我们借助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创造在生活中习作的机会。如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开展了“热爱读书”“浓浓的乡情”“感恩父母之爱”“遨游汉字王国”等活动。每次活动都引导孩子走进生活,体察生活带来的启发,或者活动前写计划,或者写活动时的发现,或者总结活动后的体会,记录的都是在生活中的种种体验。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盛,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有人说,习作教学首先要唤醒学生沉睡的耳朵,使之能听;唤醒蒙蔽的双眼,使之能看;唤醒闭合的心灵,使之长出一对敏锐的触角,用心去触摸生命的感动。的确,只要学生有着对事物足够的敏感,具有所谓“照彻人的心胸”的观察能力,便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万千景象变成形象的语言,进入读者的心灵。
(3)举行小组读写汇报会。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小组内加强阅读合作、习作合作,设计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如辩论赛、诵读赛、习作展示台),请同段老师或同段学生做评委,互补学习思维、选材等不足,以新的形式接纳阅读与习作,激发习作兴趣。
我们教材中有很多习作是和口语交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五上第一单元的要求是: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和自己的看法。再如第四单元,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条警句格言,还可以是一幅漫画。这是两个很典型的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融为一体的编排。
教学时我们应善于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平台,抓住机会,要求学生将所看所思下笔成文。在教学第一单元的习作时,我有意和学生一起开展了一次“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从形式上来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内容上来说,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在辩论赛之前让他们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也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三、提倡亲子共读,强化学生阅读、习作深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阅读水平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借助于课题研究这个机会,让父母带着孩子读一些优秀的名家名师的文章,交流方式多样化,可以是书面方式,也可以是口头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习作深度与广度。有家长的共同参与也不失为读写结合有效反馈的一种好手段。
1.请家长“大声为孩子朗读”
有些家长经常跟老师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阅读课外书,他要什么书我们都会给他买,可买来之后都成了摆设,有些书动也没动过,一叫他看书,他就翘嘴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了,更别说对写作的兴趣了。
以前我就曾跟家长朋友们说,孩子还小需要陪读,但究竟为什么,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直到接触到《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朗读吧》这本书,才恍然大悟。书中写道:如果您为人父母……每天拿出一刻钟,与孩子共读,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本文作者吉姆·崔利斯在绪论中说:自己是从一个家长成长为一个职业的阅读推广者的,而这个成功爸爸、成功人士最初给孩子读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爸爸读书给他听。其实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最好的理由,但这个看似简单的理由背后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家庭中的朗读教育。
事实上,为孩子朗读是一个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为孩子朗读,也能使孩子习作的思维情感品质得到提升。
2.请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
应该说孩子是最有耐心听父母讲述他们的童年生活、学习理想、生活感想、每日新闻和工作烦恼的人,同样,家长也应该成为孩子叙述的聆听者、孩子习作的欣赏者。张化万老师曾说过: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懂得习作的意义,增强作文的社会责任感,明白习作要求,以成功促进儿童的作文学习。
父母与孩子的口头交流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书面交流却很容易被人们淡忘。我们鼓励家长对孩子的习作作一些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孩子也能从家人的欣赏、赞美中发现亲情的魅力,发现习作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与自信心。
白居易云:“心,根也。言,苗也。”心为言之根本,立言需先立心。“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崇尚个性、书写自我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小学生的创作处在培养阶段,要使他们的作文有水准、有深度,光靠一学期有限的几节作文课是无法达到目标的。笔者认为,有效利用教材,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打通亲子共同阅读与习作之“血脉”,相信可以使学生轻松、快乐地找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