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
2018-11-28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丁燕倩
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丁燕倩
想象力的培养是指让学生在对事物与情景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转化概念进行想象创新的能力,是思维发散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小学作文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写作,教师在该阶段成功地帮助学生建立想象意识,对其未来的写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工具及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舒适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培养想象意识,建立创新性思维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创设情境,树立想象意识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树立学生想象意识的重要条件。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授课当中崭露头角,在教师教学实践当中,可以适当地采用微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来将单一枯燥的写作素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这当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发现写作的乐趣,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写作,爱上写作,最终达到树立想象意识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方式,转化教学思路,保持先进的教学目光,时刻走在教育技术的前沿,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式改进,为学生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例如在做看图写话式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图片内容进行整合,而后将其大致所表述的内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写作氛围,并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构建写作思路,从而树立想象意识。
二、个性化发展,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个性,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时,学生之间由于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以及思维活跃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想象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开展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并引导学生突破限制,自由想象。教师平时要多注重与学生沟通联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因“学生”而异制定发展想象力的策略,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创造潜能,进一步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想象力,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在做想象类写作题目《假如我会研究机器人》时,题目要求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设计一款在特定领域发挥功能作用的机器人来提高未来社会的生活水平。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由想象,不要受缚于他人思路,将自身代入题目所给的情境当中,根据自身的喜好特长、实际经历及特定需求等发挥形象力,进行思维发散式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特的个性化想象思路。
三、联系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是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型思维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作文教学也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小学语文写作题目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意识与思维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处于雏形阶段,因此生活实际体验与想象空间相对匮乏,教师在教学实际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与情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观察想象力,拓展思维发散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开动大脑进行创新式想象。例如在写题目为《我对春天独特的印象》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季游玩活动,地点可以是公园、广场以及学校操场等,带领学生玩耍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四周植物、动物、天气的特点,构建对春天独特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其化为栩栩如生的文字叙述,丰富实际生活体验。
四、完善评价主体,丰富思路优质提升
良好正确的教学评价是一个成功教学过程的必要保障,体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针对性批改与指导。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作文评价与批改的主体大多以教师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繁重的批改任务与学生被动地接受指导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学生一错再错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转化教学观念,将批改与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开展课上交流互批模式,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从而丰富自身的写作思路与创作思维,为培养想象力建立丰富的知识层面。例如在作文批改课上,以《成长的烦恼》这一题目为例,让学生在互相批改过程中取长补短,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丰富自身写作素材与思路,从而对自身文章进行批判性修改,达到优质提升的学习目标。
想象是人类进步的思想前提,在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想象意识,引导其提高想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丰富写作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引导其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想象意识与创新思维,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