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神”而精彩
——《夸父追日》教学目标设计课例
2018-11-28裴志芳
裴志芳
(山西省太原市恒大小学,山西太原 030000)
引 言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在“核心素养体系”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恒大小学作为太原市的教育特色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展开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系列教研活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既提出了要求,也带来了思路,为焕发教育活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供了路径。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析
1.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析
当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定位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关键的能力。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语文学科必须做到五方面: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三是提升阅读素养;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
2.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学科素养的确立,课程目标尤为重要,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需要教师切实把握。在了解总目标后要对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夸父追日》属于第二学段,但是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必须达成的。
首先是识字写字目标。第二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须会写。所以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第一点就是认识“渭河、瀚海、虞渊、大泽”等词语,并通过偏旁部首来理解这些词语都和“水”有关。
其次是阅读目标。本目标中初步要求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吃准学段目标后还要吃准教材。每组教材都有一个简明的提示。从提示中,我们可以发现重点目标。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在提示中这样写道:在本组课文里,我们还会读到一些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一个最大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想象”来体会文章。
除此之外,还要吃准课文的特点。课文本身具备相关的特点,重点目标的确定才能成立。刚才说本组阅读提示中有“想象”这一特点,而本文又是一篇神话故事,那么神话故事中的想象神奇就是本文最大的特点。这也就是本文教学要求的重点所在。特点、难点、重点,三者合一,理所当然。
最后是写作的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所以本课的写基于文本特点与学法的迁移,让学生进行想象来写。这也是吃准教材和文本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二、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安排分析
1.位置与关系分析
《夸父追日》是小学新课程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安排在最后一课的目的就是为前面所学进行迁移运用。前面《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体会女娲的精神。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后可以马上在后面的一课当中进行自读自悟,同时也是对想象这一方法的运用。而我把这一课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讲,和《女娲补天》一课进行了位置交换,用《夸父追日》让学生学习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学会后再运用到《女娲补天》当中。
2.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出自《山海经》。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3.学生学情分析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多体验“神奇”,没必要纠结“真假”。小学生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不能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去较真它的合理性,只要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去体会“神奇”,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但仅仅止于此吗?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英雄,把“英雄”这个大主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内心有所感悟,然后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最后通过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风采。三个梯度,或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
三、教学目标表述
认识并理解“虞渊、渭河、瀚海、大泽”等四个词语,正确读“硕果累累”。借助课题质疑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借助朗读、想象、词语品析来学习读神话故事的方法,从而提升语文能力。感受夸父为了征服大自然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英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及想象力丰富的同时,读写结合,让学生产生读神话、创编神话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制定第一个教学目标时,我没有让学生单纯地一个一个去理解,而是在检测字词时让学生发现这四个词语都是三点水旁,所以它们分别是对溪流、江河、海洋、湖泊的别称。简单地就把一个难点处理了。
三年级要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刚开始我觉得只要用题目扩充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即可,可是这样概括比较笼统,不具体。所以我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们想知道夸父追日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让学生读文找答案,最后教给学生方法,把文章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得“言”、重得“法”、重得“能”[1]。把《夸父追日》这篇课文作为例子,我制定了借助朗读、想象、词语品析来学习读神话故事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由于这篇课文出自《山海经》,所以刚开始我把文言文也出示了,并制定了“借助文言文与课文的对比中朗读、想象、词语品析来学习读神话故事的方法”。这样的目标自己看着挺好,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非常困难的。我当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情况,毕竟这是三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把文言文和课文中的白话文进行对比是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于是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才有了现有目标。
从课文自身的特点来看,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神奇。而神话故事的神奇是大气磅礴的,那么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师的语言以及学生的体会都要有气魄。所以我用一段话教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学生说到夸父的嘴有多大、胃有多大,以及喝水的姿势和喝完水后的动作等都是充满大气魄、大想象的。在最后写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也是围绕这样的想象去写,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评,最后的英雄情怀始终充满课堂。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不同的体验,对于创编神话也越来越有兴趣[1]。
结 语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只要把准语文学科素养,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准设计问题、加强朗读训练,阅读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1] 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8):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