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景类文本一般教学策略
2018-11-28顾庆荣
顾庆荣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引 言
苏教版教材在每册安排一个单元2到3篇的写景文。这类课文一般用词讲究,善用精美的词语修饰或描绘所见的景物、景象。表达上,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联想、想象、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凸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之情。叙述时,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联、场景与场景的切换,表达的顺序很是清晰。
基于以上对写景类文本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写景类文本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朗读背诵
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写景类课文文辞优美,那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让人赞叹。诵读是亲近这类文本的最佳途径。
1.读中绘像
景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描绘景物的词句,感受事物的形象美。如诵读《庐山的云雾》时要让学生再现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诵读《九寨沟》时,那“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奇景,需要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2.读中悟情
写景文一般都是表达作者对景、对物的喜爱、赞美之情。从写作的“原动力”角度来说,正是作者对景、对物的喜爱,才会有如此优美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教学时,就是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体会作者在表达时所流露的情趣。
《拉萨的天空》的开头是这样的: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庐山的云雾》这样结尾: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庐山:流连忘返。小学阶段的写景文,我们一般都能找到这样的关键句。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词句。这些都是表现作者情趣的关键词句,找到了这些语句就触摸到了作者的情感。
3.读中积累
写景类范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是学生写作的摹本。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课后的习题,可以说每一篇写景文,编者都会安排学生背诵。我们教者要把朗读与背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当然,背诵也要讲究方法:厘清表达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结合还原的画面……有了方法,背诵起来就事半功倍。
二、品词析句
教学课文时,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怎样运用词语写好句子。较之于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景类文本用词讲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写作手法,值得教师带领学生细细评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
学生对词语的诠释、判别和鉴赏都离不开文本上、下文语句间关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逐步养成联系具体语句分析词语的习惯[1]。
2.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辨析
《三亚落日》中,作者用三个比喻描绘落日下山的情景,每一处比喻都描述得相当细致。原文这样描述落日像快乐的孩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热烈一片。”如果我们把第一处改成:“太阳即将下山,还在发出红色的光芒,它在大海上溅出无数的亮点。天和海都被映成红色的了。”同样是写落日,只要一比较,学生很明显会感受到作者用比喻、拟人、联想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作者将落日的余晖和映照在海里的光点,全都想象成了一个孩童活泼的身影,如此的诗情画意,足以感染每一个读者。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作者的表达之妙。
课堂需要有这样“直截了当”的对比。当然,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这样“比”。如教学《九寨沟》重点段落:“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蔚为壮观。”这段话总共七句话,其中有五句话写的是九寨沟的“水”。先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这段共有几句话。再让他们想一想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比一比同样写“水”,有什么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为了表现九寨沟“水”的美,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段话,要厘清本体与喻体有一定的难度。在不断的对比中,湖泊像宝石、沟谷如彩带;映着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湖水像五彩缤纷的图画等画面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学生也才会真正体会作者的想象之丰富,表达之精妙。
三、迁移表达
写景类范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是学生写作的摹本。然而,本人做过几次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这类课文。学完《荷花》,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也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游记,等等。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让他有序、有选择、具体生动地描绘所见到的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读写迁移上,我们一定要有“度”。
1.学会观察
观察景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点观察,就是选择一个观察点,从上到下,由远及近进行观察。《三亚落日》作者就是站在海边看落日,按照“活跃了一天的太阳”到“夕阳渐渐收敛了光芒”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落日。到了高年级,学生初读这类写景类课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有序地来看作者笔下的“景”。只要在课堂上,对这种有序的观察有所领悟,他在平时的生活自然也就会运用。比如,站在学校门口,他也许就会由近及远,依次看校门、长廊、教学楼。另一种就是移步换景,教材中好多游记就是采用这种观察顺序。我们在教学生这种观察顺序时,还要提醒他们要把“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结合起来。如果光移步换景而没有定点细看,难免会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相反,如果只有定点观察,所见就有限,描述上也许就显单薄了。
2.学会取舍
一个景中包含很多的具体事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类建筑、各种人物……选入文的景物,必须学会“取舍”。即使需要写的,也要根据景物所能传达的情趣,区分详略。有些景物需要浓墨重彩,不惜笔墨加以细描;有些景物则一笔带过。《黄果树瀑布》作者一路上看到的景观绝不只瀑布,但是却一概略写甚至省去不写。文中虽然多了一些对瀑布形态的描写,但是文章的主要笔墨还是集中在对瀑声的描写——作者用五个比喻写了五处瀑声。教学时,我们要大胆取舍,要引导学生聚焦于文本核心内容——瀑声的描写上,带领学生从“像是微风拂过树梢、如雷声轰鸣、像潮水般涌过来、似乐声奏鸣……”感受作者想象之丰富,表达之精妙。
3.学会描述
如果把学会写景比作盖楼房的话,那么,学会观察,懂得取舍,就是楼房的框架,而描述就是建房的砖瓦了。写景不能没有描述,怎样描述呢?加入富有情趣的想象,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把《黄山奇松》中写三大奇松的句子改成这样: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教学时,让学生与原文比一比。通过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作者是通过比喻来写的,而且还把比较写具体了。
结 语
总之,写景类文本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情,品读其语言之味,重视写景类文本的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 蒋辉.美景美教,上出审美味——写景类文本的教学研究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3,(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