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探析
2018-11-28夏悦
夏 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引 言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的主要来源[1]。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形成的思路,从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出发,把数学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师生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教育改革和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方面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反而会压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因此,如何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学习产生根本性的好转,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认识和理解,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探析
1.转变教学思路,启发学生热情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思路仍然贯穿始终。这看似正常的问答式的教学思路,其实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让数学教学失去了数学的应有乐趣,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效率是衡量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效教学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一堂数学课的高效性指的是在日常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在一节课上能更高效率地收获知识,获取进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树立学生的学习思维,因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应该转变旧有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思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显现出来,让学生成为数学课上的主人。
转变教学思路,需要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强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从既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升学习兴趣,获得全面发展[2]。
2.联系生活实际,凸显教学价值
数学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化,小学生有时无法在一节课上真正理解学到知识的内涵,也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为了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多加入具有实际价值的部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以数学方法分析思考,把抽象化为具象,树立数学“有趣、好玩”的印象。
把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让中低年级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中体会数学之趣味;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都更丰富,他们对于实际问题有更强的解决能力,对现实世界也有更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开发性的、具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数学的别样魅力。
3.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在创设情境方面,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几种方式有:
(1)故事提问法。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易于代入的情境就是以动漫人物为主体,设置故事情节和数学问题[3]。比如“熊大和熊二都想吃一块蛋糕,那么它们应该怎样分配才公平呢?”然后用演算的方法来推导出答案。这种方法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项目,比如计算比赛、有奖问答等,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通过挑战的良性刺激达到积极思考的目的,使他们更乐于主动思考、探索。
4.提倡个性学习,注重素质培养
当代小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限于课堂,在生活中他们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泛,学习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在追求个性化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应从单一化模式化中跳脱出来,尽量避免形式主义,避免以一种标准要求学生,那样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高层次要求,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相结合,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个性较鲜明的学生要采取包容和谅解的态度。
数学教学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因此应该在上课的同时,不仅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将数学思想和方法一点点渗透给他们,甚至可以让学生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比如“猜想—验证”“经验—科学结论”等。虽然小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太深刻的意义,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之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构建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几点体会
1.教师应该摆正位置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但是在我们倡导自主化学习的同时,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起到合理的引导作用,认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深刻把握数学教学的精髓。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教师就要更细心,更负责一点。
2.营造有效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儿童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情境至为重要,教师应该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再难的概念和问题,一旦放入有趣的情境中,都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具体,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3.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达到运用、实践和创新的效果,只掌握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数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注重思维的培养,布置一些数学日记、数学感悟的作业起辅助作用。
4.及时开展反思
课堂教学的功夫主要在课下,而课下的思考需要课上的实践来指导,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从反思中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并通过不断调整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数学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教育工程,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起始环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量身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为落脚点,保证高质量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
[1] 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3] 刘淑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