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
2018-11-28夏红梅
夏红梅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道德与法治”在以前被称为“思想与品德”,其涵盖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道德与法治,从字面来看就更加具体但枯燥。这就给教材的使用者,也就是教师提出了新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如何教学才能使教材中静止的图画和文字转变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故事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很活跃,性格更加活泼生动,因此将故事引入教学中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1]。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连续性的故事教学能推动相对集中的主题教学
从教材的目录中就可以发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具有非常好的联系性,教育主题统一又循序渐进,便于教师开展教学计划,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2.故事教学法适合学生风格的教材教学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摒弃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相分离的课本形式,而是更多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向绘本故事看齐,这更加贴切小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3.故事教学法更加注重新教材中所强调的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该教材的首要思想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故事教学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故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活泼、互动性强,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的策略分析
1.教学时巧用教材,看图联想讲故事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连环画册。教材中许多的精美图画和简短的文字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更容易将教学内容看进去,也更加喜欢读这本教材。图画与文字的巧妙组合,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内涵。因此,若是教材中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就一定能使得这门听起来枯燥无聊的课变得高效且有趣。学生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与感悟。
如课本中《上学路上》主要讲述的是交通的特殊号码和交通标志,旨在教育学生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使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懂得要珍惜生命。书中有许多交通标志的图片,若只是简单地讲解,学生不一定会记忆深刻,而且太过于单一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参考图片内容联想编出合适的故事来进行引导和教学。比如,在讲解要遵守交通规则时,教师可以假设:“周六,阿姨带着小林去书店,正巧路过一个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此时是红灯,阿姨打算就这么闯过去,小林说不能闯红灯,可是阿姨说这里没有人管没关系的。假如你是小林,这时候你会怎么劝阻阿姨呢?”一开始单纯地进行交通规则的讲解学生或许没有什么印象,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故事场景,让学生根据刚刚所学去劝说他人,贴近学生生活,活用所学,这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善于捕捉瞬间,充分利用身边的小故事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和认知特点可以知道,小学生特别容易被身边的小故事、生活中的小经历所吸引[2]。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小故事,不仅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小细节,更好地成长。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是让学生体会成为小学生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从而为之后的校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采取捕捉瞬间的方法。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跟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收集一些学生从小到大的照片。上课时,教师用PPT将这些照片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谁,拍照时正在干什么,然后将照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让每个学生都观察一下随着自己长大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瞬间中感受成长的神奇之处。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小学生第一次入校参加升旗、开学典礼的视频,从而引发学生的回忆,开学那天学生自己都干了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成为小学生的感受。这些照片和视频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他们记忆中的美丽瞬间,所以一定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引入童话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在阅读时凭着一种本能会将自己融入所读的童话故事中,将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相对比,有时会发现差距,有时又会见贤思齐。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专家发现学生并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上,而听故事时学生却可以达到相当高的专注度,因为故事生动形象有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3]。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童话因素的引入,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眼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吃饭有讲究》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若是只是简单地进行平铺直叙式的教学,学生应该不会很有兴趣专注地听讲,但若是通过童话故事的引入,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师故弄玄虚)嘘!同学们听,大头儿子一家开始吃饭了,今天围裙妈妈做了大头儿子最喜欢吃的红烧肉,所以大头儿子在吃饭时只吃红烧肉。小头爸爸劝大头儿子吃蔬菜,可是他不听。于是小头爸爸训斥了大头儿子。大头儿子把碗筷一摔就跑开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大头儿子做得对吗?”学生都会回答“不对”。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不该挑食的方向思考。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在听了故事以后本就对这节课的教育观念非常认同,接受起来也就变得很容易,更会将自己与大头儿子进行对比,然后开始思考自己平时是如何做的,自己做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以后又该如何改正。
结 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有着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心理需求。教师以故事教学法为依托,对《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教材进行深度解析,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契机与方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为之后接受更加深入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董婷.魅力课堂精彩无限——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8):58.
[2] 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12):125-126.
[3] 冯燕芳.以“故事教学法”推进哲学通识教育改革——以西方哲学史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