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心理地图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018-11-28朱晓英
朱晓英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南通 266000)
引 言
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是对地图的正确认识,当然空间想象能力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心里绘制地图,能够在记忆里对地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空间,从实际到想象,从静态到动态,从框架到详细,使地图能够一步一步深入自己的脑海,闭上眼就能展现出一幅清晰的地球画面。
一、把握整体,形成认知体系
对地图的认识,首先是对地球仪的认识,从地球仪上整体把握世界地图,大洋与大洲的占比情况;其次,是对地图上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有个大致了解,明确大洲大洋的数量与它的地理方位;最后,是对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分别分布在哪里,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例如,在学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中国政区的分布时,教师首先拿一个中国地图模型的教具让同学们观看,随之提问:“同学们,看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东北三省看成公鸡的脑袋、公鸡肚子和公鸡尾巴也能够很形象地展现出来,海南那部分则像是公鸡的爪子,整体来看中国地图像极了一只大公鸡。随即,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公鸡的大致形状,接下来说我们要把这只“鸡”丰富起来,把中国的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补充在这只空白的“鸡”上。首先,以公鸡的肚子中部为原点,水平垂直地画了一个横纵坐标,并指出原点处为湖北省,随机在原点处画了一个圆圈。接着往上走,教师提问:“湖北省的上面是什么省?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其中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是河南省。接着,在湖北省的上方位置画了一个圈表示河南省。就这样,以圆圈的方式来表示各个地方的大致位置,可以使学生对中国的政区图在脑海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建立横纵坐标,把中国地图分为四大块来帮助学生学习中国政区,首先明确每一个象限内包含几个省,并由此在自己脑海里补充清点出这一象限内所包含的省市,结合所画圆圈的地理位置想起所忘记的地方,能够使学生对中国政区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体系。
二、存储疑难,启迪问题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问题也是从生活中提出的,从白天到黑夜的轮回、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南北方地区的差异等,都体现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有识之士的探索,我们对生活中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一些疑难问题做出很好的解释,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断发现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新知进行探索。首先,教师提问:“想象一下,从春天到冬天,你身上所穿衣服的厚薄有什么变化?一天中,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冷,又什么时候感到最热?”听到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兴奋着对此进行抢答:“夏天穿的衣服薄,冬天穿的衣服厚;早上和晚上冷,中午热。”紧接着,教师又问:“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些现象中能够体现什么道理呢?”学生陷入沉思,教师接着说:“大家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中所体现出的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今天,我们探讨的春夏秋冬所穿衣服的厚薄以及一天中冷热的变化,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气温。”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一标题,进而提问:“如果把上述两个问题中温度的变化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画一下?”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如横纵坐标所要表示内容以及曲线画法,进而启迪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三、拓展素材,丰富具体画面
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静态的,针对地理学科特点,学生要有更高的空间能力才能对所学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这就需要让书本上静态的内容动起来,在心理地图上对已知的地图进行有效叠加,更加丰富地展现出地球上存在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对新知与旧知进行有效结合,增强学习的整合性。
例如,在学习《逐步完善的交通网》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大致的了解,知道“五纵三横”分别代表哪五条铁路干线。为了加深对主要铁路干线的理解以及对主要铁路枢纽的认识,教师抽取班上的几个人分别代表北京、郑州、徐州等主要铁路枢纽,站立不动;继续抽取学生分别代表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上所经过城市的地点,并站到相应的位置。接下来,由教师提问:“现在,所在京广线的同学从北到南依次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地方,说错的同学会受到惩罚,并换另外一个同学来代替你所在的位置。”游戏开始了,代表北京的同学说“北京”,接下来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最后到达广东,一条完整的铁路线所经过的地方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用同样的方法,换不同的同学把其他几条铁路干线也用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令铁路图动态地展现在政区图上,加深学生的记忆。
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新知会有更加准确的了解。每个学生代表不同的地方,不知不觉地就会画出中国政区图的大致方位。通过与东西南北相邻地点的连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网。在今后的记忆中,每当遇到铁路就会浮现这一场景,对于丰富地图起到积极作用。
四、展开对比,了解细微差异
地图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经过纵横交织的经纬网来进行精确定位的,如我们熟知的GPS、北斗等都是利用了经纬度这一概念。每一经纬度对应不同的地方,细微差别的变化也会引起所表示地点的不同,尤其对于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记忆更须准确地加以记忆。
例如,在学习《地形与地势》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对地形与地势这一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只有一字之差,却表示不同的含义。教师提问:“从字面意思来看,哪位同学能够对这两者说一下自己的解读?”学生思考片刻后,一位同学举手回答:“由地形的‘形’字我能联想到形状,地形就是地球表面各式各样的形状;由地势的‘势’字,我联想到了趋势这一词,那么地势就是地球表面的一个总的趋势。”教师肯定后请同学坐下:“回答得非常好,通过这位同学所理解的,我给出以下两句话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个是属于地形特点的描述,哪个是属于地势特征的描述?‘我国山地面积广大。’‘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生纷纷对这两句话进行解读,经过思考:“第一句是属于地形特点的描述,第二句是属于地势特征的描述。”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结 语
通过绘制心理地图的方式,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够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从整体感知到详细了解[2]。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与课本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加以改正,不断完善、丰富自己,对自我地理思维的培养与空间能力的增强,起到不言而喻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德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巧用心理地图[J].考试(综合版),2012,(02):80-81.
[2] 贺尧.心理地图——初中地理教学的阳光[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