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

2018-11-28田长斌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媒介数字图书馆

田长斌

(平顶山市图书馆,河南 平顶山 467099)

1 背景

在全球媒介融合大潮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通过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及相应的政策推动等方式,使媒介融合得到迅猛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我国也提出媒介融合发展规划。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加强后台技术支撑,以正确的信息内容建设为根本,增强互联网思维理念,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先进、形态多样,具有较强传播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传播体系。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探索有序推进媒介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积极主动借助新媒介的传播优势,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由此,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国内各领域媒介融合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媒介整合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媒介中的一员,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资源共享、信息传播等优势,积极向数字化转型,使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形成优势互补,进而获得更加持久的前进动力。

2 媒介融合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系

2.1 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一词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他指出,由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呈多元传播状态,“媒介融合”可以把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编排,并将形式多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传播给大众。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师浦尔在《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指出,“媒介融合”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广播、电视、报刊和电信业为主的传统媒体,将打破旧有的藩篱界线,在平台、经营、体制等方面走向一体化[1]。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整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2]。我国较早对“媒介融合”进行研究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喻国明,他在《传媒经济学教程》一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影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3]。“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产生,推动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各领域媒介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2 媒介融合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与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成为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较大的新兴主流媒介。新媒介因其方便快捷、信息海量、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迅速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新媒介获取各种信息。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大趋势下,数字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将实体图书馆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通过传统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相融合。以前读者只能到图书馆阅读纸质文献,现在通过数字图书馆即可以享受借阅查询、馆藏查询、下载电子图书等自助服务。以前读者浏览学术论文、多媒介课件、参考文献等信息必须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在利用手机通过互联网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无障碍浏览,实现自助阅读。数字图书馆作为互联网与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相结合的产物,既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关联性、兼容性、延展性、互动性等特点,又要采集、组织乃至集成、整合新老媒介发布的信息内容。数字图书馆不仅需要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互联网运行模式进行深度融合,还直接表现为立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垂直的管理运营方式[4]。数字图书馆积累了海量知识信息,具有传承保存文化遗产、传递信息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等职能。随着新媒介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不断融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逐渐向数字化阅读转变,“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新常态。

3 媒介融合给数字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挑战

3.1 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

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的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带来了巨大潜能,数字图书馆在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出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方面的规划和标准,各个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不一,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数据库规模小、格式不规范、联机使用低、共享性差等问题。因此,如何将不同数据库进行相互关联,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机联系,使用户通过快速搜索关键字即可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成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面临的首个挑战。

3.2 给信息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容易遇到不知如何查询和利用的问题。现阶段,受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数字图书馆在整合与传播信息资源时,存在信息资源分散、存储无序、共享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技术融合将文本形式的馆藏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源和网络形式的博文、期刊等信息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将实体馆藏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扩充,并建成可利用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成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上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3.3 给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计算机或手机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及获取信息。随着传统纸质图书资料利用率的持续下降,数字图书馆成为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多种媒介融合的复杂环境,图书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多学科知识。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简单,多数图书馆员有“守摊”心理,其自身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储备和应用技能,进而满足数字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3.4 给相关版权问题带来的挑战

数字图书馆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并上传到网络,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实际上是对具有版权保护的资源进行复制,这涉及知识版权等利益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关于版权作品数字化方面的法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复制、下载、传播变得简单方便,而由此引发的经济利益矛盾却日益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使用作品必须取得作品权利人同意。但是,拥有海量数字资源的数字图书馆要实现取得每位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同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版权问题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3.5 给公共服务模式带来的挑战

传统公共图书馆受地域或载体等因素的制约,其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主要围绕实体图书馆进行,服务对象多以到馆内阅读的用户为主,受众群体较为固定,文献传递范围非常有限。用户到实体图书馆查阅资料,需要经过检索、寻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程序,手续烦琐。媒介融合技术改善了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使服务空间不断扩大,用户只需登录数字图书馆,通过检索关键词,即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检索所需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精准服务,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4 媒介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4.1 引进先进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不仅需要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服务,还需要在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领域。从技术层面来说,如何把云计算技术、P2P技术、流媒介技术等与数字图书馆的操作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为读者提供智能友好的服务系统,是各个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数字图书馆需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计算、存储各类媒介资源,实现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共享。面对越来越多的多媒介资源,数字图书馆还应制定统一的转换技术标准,实现数据库整合和跨平台统一检索,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系统媒介整合的目的。

4.2 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多层次共享联盟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数字图书馆在购买各种所需设备和资源的同时,还应在建立共享联盟、实现多馆合作上加大投入力度。资源共建共享是数字图书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要求组织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空间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了建立不同层次的文化资源共享联盟,共同开发和建设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各馆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经费短缺、馆藏资源少或其他原因不能直接满足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还可以实现各馆之间信息资源的横向整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

4.3 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人才队伍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因服务类型已向技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引进既精通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多媒介等现代化技术,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数字图书馆还应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组织馆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网络技术技能培训,鼓励馆员继续进修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改善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4.4 加强立法和普法,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的法律法规亟须规范,在规范人们网络行为的同时,还应对网络隐私权做出明确规定,使著作权人清楚明白自身的合法权利,使用户知道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网络行为,避免触犯法律。具体措施有:①数字图书馆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时应寻求政府支持,争取经费用于购买合法版权的数字产品。②数字图书馆应向社会发布征集数字版权启事,获得著作人的授权。③数字图书馆应利用网络内容服务商的身份适当享有法定许可权。④数字图书馆应通过各类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出面组织、代理有关著作权的事宜,解决作品使用的授权与付酬问题[5]。

4.5 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媒介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虚拟图书馆社区,获得更多的访问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具有信息交流、自助特点的虚拟图书馆社区,通过构建较完善的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全面、精准、快捷的服务。虚拟图书馆应积极链接国家图书馆网络或各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数字图书馆应打造个性化特色门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包括数字图书馆指南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等,借助虚拟图书馆社区向用户推送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来源准确、类型广泛的知识信息。

4.6 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移动智能共享平台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年底的95.1%提升至96.3%。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稳健发展期,行业整体向内容品质化、平台一体化和模式创新化方向发展[6]。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坚持与时俱进,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整合馆藏信息资源与海量虚拟资源,构建移动智能共享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使其服务更加深入人心,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 结语

媒介融合为数字图书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重要提供者,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等多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特性,主动提供深层次、多元化、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艳萍.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图书馆生存困境与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6(2):19-22.

[2] 张芳宁.媒介融合趋向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J].新世纪图书馆,2015(9):10-13.

[3]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等.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

[4] 曾建勋.数字图书馆的责任[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11):1.

[5] 王雅丽.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1(4):112-115.

[6]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17-10-25].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猜你喜欢

媒介数字图书馆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图书馆
答数字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