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认知内驱力 点燃主动学习火
——山区中学文言文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之策略研究
2018-11-28常凤媛
常凤媛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广东云浮 527300)
引 言
在山区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文言文是一大“痛点”。在一次调查问卷中,我新接手的高中二年级两个班级98名学生在“语文课文内容中,你最不喜欢学习的是____”一问中,选择“文言文”的高达57人,接近六成,所占比例最高;而在“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你认为怎样学习语文”一问中,有75人选择“抱着热情主动学习”。因此,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怀有热情和信心学习文言文是解决这一痛点的有效途径。
如何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以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动机的认知内驱力应该是有效途径。可学生在“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课,才能让你喜欢语文学习”一问中,76人选择“精彩吸引人,多维导学”,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有趣”(即不费力)的课堂,其内在驱动力明显不足。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授课内容层面),学生希望教师讲课生动而有趣(授课方式层面),二者诉求并不一致。面对这种情况,我的研究思路是:若文言文课堂可以做到“既有趣又有用”,那么师生就能沿着同一条道路愉快前行。因此,在文言文课堂上,探索“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即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认知驱动力,使课堂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便成了本次研究的核心任务。
一、预习热身阶段:火种乍现
预习阶段是学生对课文形成第一印象、产生疑问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第一站。我始终认为,“越是学生勇于质疑、答难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越能得以发挥”。“教学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问’。”[2]为此,我将预习作业设计为结合课下注释及辅导资料理解文章大意做好圈点勾画,根据教学进度口头翻译或者书面翻译相关文段,鼓励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提出难懂的问题等几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期待在课堂上解答疑惑。这种期待就是课堂主动学习的“火种”。
二、课前导入阶段:火苗跃动
导入阶段,是让预习时的“火种”能够成为课堂上跃动的“火苗”的关键阶段。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在导入部分引入学生的初读感受或者疑难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在《陈情表》预习作业中,有较多学生提到“李密是真的想尽孝,还是害怕当了晋臣落得不好的名声,或是二者并存?”这一预设难点,教师将其作为有效的导入材料,既符合教学重难点,提问者也可获得成就感,从而集中精力听课,而其他同学既会下意识加以模仿,又会对其提出的问题加以重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联系近期课文、充分利用课前演讲、无痕导入等方法进行课前导入。
三、课中对话阶段:火焰燃起
课中教学阶段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阶段,也是主动学习之火熊熊燃烧的关键阶段。如何让课中教学既有趣又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我探索出以预习作业带动课堂教学的方法。
1.以翻译情况为靶纸,瞄准知识盲点
在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作业的前提下,教师将学生在翻译时出现的集体性失误及时补救(有必要的话可以进一步扩展延伸),这样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使得上课目的性更加明确,会让学生有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如在翻译《阿房宫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时,很多学生竟然将其译为“一个人的心,千千万万人的心”。对教师而言,这一知识点较为简单,很容易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但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其仍然是学生的知识盲点,所以必须加以强调。
当然,也会有一些教师预设的难点内容,学生反而掌握得较好。总之,对于知识性的内容,应以学生预习时展示出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上课重点。
2.以学生问题为抓手,剖析理解难点
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3]问题的产生来自学生个体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交锋之际,问题意识诞生于学生个体的文本阅读过程之中[4]。若学生思维的困惑点与教师设定的难点恰巧重合,很容易起到师生互相激发的良好效果。如有同学在预习《归去来兮辞》时写道:“文章虽然一直在写景物与回家的心得,却不时表露出一种淡愁,这是不是说明陶渊明回归田园生活也是一种无奈?他所表露的愁,是不是含有一种忧民愁世之风?在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季节的同时,陶渊明是否有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的情绪?”这也是我在素读课文时疑惑的一点。抓住这一点,师生在课堂上都有畅抒己怀的愉悦之感。
另外,有些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忽视却值得挖掘的。如“为什么陶渊明创作此文时并不算特别年老,却说‘感吾生之行休’?”看到学生这个问题,我眼前一亮,于是在课堂上补充了晋代时期平均寿命的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去思考讨论,由此师生的收获都不小。“意外的生成才是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意外”被教师作为课堂内容,实际上是将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实践证明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3.以学生问题为辅助,调节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抛出与授课重点有一定关联、简单但趣味性较强的预习问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如教学《陈情表》一课时,“为什么李密不让他的妻子照顾他的祖母,他妻子去哪儿了?”“他带上他的祖母去做官不行吗?”等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有话讲,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很多。类似的还有《归去来兮辞》预习中学生提出的“为什么陶渊明说自己‘瓶无储粟’,家中还会有‘僮仆欢迎’呢?”也能收到不错的课堂效果。
四、课后巩固内化阶段:火小犹温
短短的四十分钟结束,看似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但课堂上强调的知识点都需要沉淀、巩固,主动学习的火苗还不能熄灭,所以课后的巩固内化环节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除了在下节课的反馈环节重点强调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等问题,我还会请学生重看预习作业,将初读印象中对原文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加以调整,并回答预习阶段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主动学习。教师通过观察“自问自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结 语
认知驱动力是高年级学生成就动机中最稳定的因素,只有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驱动力,才能为语文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学生主体性发挥充分的课堂,一定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一个学期以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情况以及后续的调查问卷中他们对文言文好感度上升的结果来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解疑,让他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正是山区中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存华.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辩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01,(10):47-51.
[2] 武春梅.让学习走向主动——高中语文主动学习指导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8.
[3] 陆九渊.象山语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4.
[4] 陈旭.对话教育理念关照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