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8-11-28

关键词:低段短语词语

向 敏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淮河中学)

一、 朗读及朗读教学的意义

1.朗读和朗读教学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朗读”这样定义: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即朗读是将作者在文中的所思所想所感,用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

朗读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它是指以语文教材为朗读对象,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会运用语言,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通俗地说,朗读教学就是一种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达成某种教学目的的语文教学方式,并且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对于低段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的对象多是选入语文教材中的适合低段学生朗读的跨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等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弘扬着社会主义价值观。

2.朗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朗读是一门艺术,是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化认识的“桥梁”,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段的学生都学会充分地朗读。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发展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言实践活动是小学中低段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实践。

朗读教学有利于加深小学中低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必须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开始。学生通过朗读接触文章,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而这感性认识往往是理解文章深层内容及意味的基础。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更轻松地融入作品中的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朗读教学有利于发展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了理解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它是参与并支配所有智力活动的核心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是人们能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语文是一门极富美感的课程。朗读文本中的美好文字,切身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

3.朗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刚入学的小学低段学生的朗读特点表现为:朗读的正确性较差,语音不标准,发音常常表现为两个极端,或者高声尖叫,或者轻声哼唱;唱读现象比较严重,不论是个人读还是齐读,也不论句子的长短,朗读时不分轻重缓急,一字一拍地唱下去,整齐划一,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用手敲桌子“打节拍”。另外,一字一顿地数读现象较为普遍,人为地将一个音调或词组割裂开来,读破词句,朗读不流利,语意不连贯。

朗读并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有其规律,具体如下:

(1)语句感受律,我们在看到文本中的字词时便伴随着产生相应的语言感觉,例如“寒冷”“温暖”等,一看到这些词语,头脑中便会浮现出与其相关的感觉。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构成了各种事物,就是我们的客观世界。它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具有整体稳定的一般共性,但也具有各自的独特个性。

(2)引向情感律,朗读离不开对作品的理解。这理解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挖掘出作品中所饱含的具体而细微的情思及发展变化。光理解还不够,很多人在朗读时是“理智”的,犹如旁观者一般,缺乏丰富情感的变化。这样的朗读往往给人一种冰冷、无动于衷之感。诚然,朗读是要有理智的指导与控制的,但万万不能没有情感。我们在朗读文字作品时,必须将思维活动引向情感。只有引向情感,我们的朗读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3)不可替换律,“朗读,必须依据作品的一字、一词、一段循序进行”。这也就是说,在某些具体的文句朗读中,如若改变了一些词语,尤其是关键性的词语,或者变换下句式等,虽然大多数的其他词语还保留着原来的意义,但声音形式却随之改变,甚至有可能变成另一种语意。

二、朗读的基本功训练

在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之一的小学低段,朗读的基本训练必须从最基础的字、词抓起,即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的教学来让学生学习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学习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

1.读字的要求

读得对是读字的首要也是最低要求。小学中低段的学生由于易混淆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读音等原因,常常会读错字。

读得准,即严格按照我们的汉语拼音进行发音,包括读准声、韵、调。有些字在朗读时的声、韵、调不同,词义、词性等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新课标要求朗读的发音要清楚响亮。所谓清楚,就是咬字清晰;所谓响亮,是指声音洪亮,而非高声拖音唱字。小学中低段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朗读存在吐字字音模糊、声音小等问题。而要纠正这个缺点,首先就是要把每个“字”读得清楚响亮。只有把字读得清楚响亮,才能把朗读的词、句、章读得清楚响亮起来。

2.读词的要求

前文中我们所说的读好字为读好词打下了基础。然而,读好了字并不意味着就能读好词。读好词作为朗读的一个基本功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进行训练。

(1)词素连续,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汉语中有时一个词是由几个字组成,因而在朗读的时候也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字词时,应当有意识地进行词素连读的训练。

(2)读好轻音,一个多音节词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照不同的方式构成。在连读时,应当是有轻有重,读出轻重之分,听起来才会自然、流畅,否则就会显得生硬、刻板。

(3)读好儿化音,语文教学中,不少词后面都带着辅助成分“儿”,如“鸟儿”“花儿”等。“儿”这一独立音节经过长期的流利连读演变逐渐与它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只保留了一个十分短弱的卷舌音。要让学生的儿化音读得自然,教师可在开始教学时利用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鸟儿”,可先让学生先读niǎo ér,然后再把“鸟儿”看成一个整体,一口气读成。

(4)掌握变调的规律,前文中我们强调加强学生以词为单位的朗读训练,即词素连读。在词素连读的过程中,相连的声调常常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即我们朗读中常见的变调。要读好词,必须掌握变调的规律。例如上声(第三声)的变调。

(5)读好语气助词“啊”,若出现在句首表示感叹,念作“a”音。但若是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时,常常受到前一个字韵母或者韵尾的影响,发生不同的语音变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其朗读变化规律,在朗读时做到语气自然。

(6)注意词的情感色彩,在我们的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是带有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色彩的,有的是赞美、热爱的情感,有的则是厌恶、憎恨的情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褒贬之分。因而在朗读时,应当联系上下文,掌握特定语境下该词的感情色彩,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读出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例如读“革命先烈”“英雄”等要读出尊敬、敬重之感,而读“叛徒”“汉奸”等词则应能让听者听出其中的憎恶。

3.读句的要求

人教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及学习园地非常重视读词(词组)的训练。我们通过以下例子来详细了解关于读句的具体要求。

(1)课文中“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伟大的天安门”等偏正短语较多,而带有偏正短语的长句子也是学生的朗读重点。可以采取分层指导读:

读好词语。朗读的难点在于“北京天安门、壮观”两个词语中的前后鼻音的转换,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同桌之间互读等方式,将词语读正确,做到连词读,不破词。

读好短语。通过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将助词“的”读得又轻又短。另外,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词赋予事物具体形象,可通过师生对读的方式,渗透偏正短语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短语的韵味。如,老师问:“怎样的小路?”学生答:“弯弯的小路。”

读好长句子。文中有一些偏正短语组成的长句子,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读好偏正短语,然后读好句子。如,指导读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先读好“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然后连起来读好句子。

(2)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朗读句子。

让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反复手法所蕴含的强烈情感。教学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我”的感受,引发情感共鸣,读出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低段短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低段数学作业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健民短语》一则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