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8-11-28徐玮
徐 玮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朝阳中学)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数学学科已经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这一问题,迫不及待地需要解决。
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遵循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并且还能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2.研究现状及意义
据调查所知,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上,一些教育者有过尝试和探索,付出努力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得到重视,但仍缺少对其细致而又具体的研究。正因为如此,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正含义,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缺乏数感。所以,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而决定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论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
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数学教育也承担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教育必须要适应其自身发展的要求,数学教育只有融入生活实际,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享受数学。学好数学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初中的物理学科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物理中的力学与数学中的向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这些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育而言,教师不是教给学生某个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就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分类的结果,或者直接指定学生按照某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物体存在的不同之处在哪儿,然后尝试探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找到异同,即分类方法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但不管哪种方法,被分物体的总数是不变的。
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缺失
小学数学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应该培养孩子喜爱数学的情感。例如:学习了《简单的包装》这一课后,学生应该能够计算出选择什么样的包装方法才是最省材料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包装物品时仍是用最大的纸,很浪费。数学学习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单纯为了数学而学习数学,只会解决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却无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相违背。
2.数学与生活分离
应试教育的存在,致使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流于形式。课上只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成为只会做数学题的机器。生活中遇到书本中类似的问题时,却联系不起来,不会灵活地处理,阻碍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通过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人民币面值的计算。在解决用具体钱数买东西应找回多少钱的问题时,书本中数学题也会列式计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去购物时却出现问题,不知道或者很慢才能计算出应找回的钱数。
3.生活元素数学内容不相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引进生活素材时,没有考虑它与数学概念是否相符。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中,图形的规律是重复。教师在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时,举的例子是蝴蝶翅膀上的图案,例子中并没有重复出现的内容,这种素材与数学概念是不一致的。
4.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形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通过呈现静态图片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数学课堂脱离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教学组合图形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观察,没有动手操作,摆一摆、看一看,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时,可能会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或者是因为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难以解决,有的教师干脆喧宾夺主,代替了学生的提问质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没有自主探讨的机会。
四、教学生活化改进的措施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数学教学生活化将会取得怎样的成果,这与广大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用生活化的教育观对待教与学,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有利于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1.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的观念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的观念,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有机融合。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开放的、互动的、发展的教学艺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反过来促进学习。很多数学课程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例如:《位置与方向》,课本内容掌握了,方便了生活;生活中有了概念,学习起来也会更容易。
2.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首先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点,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数学。其次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时,要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尊重他们原有认知,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例如:我们在学习《左右》时,就不能简单地从成人的角度去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方向相同或是相反时,左和右也发生着变化。
生活中的素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先要进行判断和筛选,一定要是选择积极、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素材。教育首先是德育,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做人。
3.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的。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因为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之前学习认识各种图形时,教师也提到过角。所以在情境设计的环节,教师把一物体的角装进袋子里,让学生去触摸、去猜测时,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角,进而引入课题。这样在教授书本知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更容易。
情境的创设,首先是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例如:小学生对动画人物感兴趣,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不妨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伴随学生一起进行数学课的学习。其次是能促进学生思考探索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可以采用猜数学谜语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对新课程改革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