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20期
关键词:姓氏本课高中历史

曾 艳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福建连江 350514)

引 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思维行为是实现课堂成功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意义和吸引力的导入设计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学生初中基本为应付等级考试,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术语、概念混乱,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首先保证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概念,有正确的思维和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本文结合课堂导入,就高中历史教学方面进行探讨[1]。

一、从传统文化、身边的事情导入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中提出: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很多值得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优秀文化,因此历史课中可以结合优秀文化、民俗风情作为导入的素材,既加强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人在上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针对本课的重点宗法制和分封制,从所教的几个班的学生姓氏出发设计了一个导入。首先统计每班分别有几个常见的姓氏,然后要求各班主要几个姓氏的学生分别到图书馆里调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发展演变直至他们现在到此定居。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参与特别积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上课时,各姓氏代表就自己所查阅并整理的姓氏材料进行发言,随后引入与姓氏知识有关的本课教学的重点知识——宗法制。这个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己姓氏的由来等相关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种课前实践活动给高一学生的第一节高中历史课留下了很深很有意义的印象,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从社会热点、新闻等事件导入

长期以来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过度强调知识目标,忽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力和社会功能,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很难实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即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增强民族实力,推动文明进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还是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吸纳社会生活、新闻热点,作为教学的素材。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导入方面结合本课内容选择恰当的社会热点、新闻材料作为资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又吸引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2]。

在上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时,我就打开网络新闻链接展示最近的两会场景。随后针对新闻链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所介绍的两会是哪两会?参加的代表有几种类型?他们在两会上干什么,拥有哪些权利,新中国的两会来源于什么时候?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农村高中生而言,大部分学生不一定很清楚。通过提问使学生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最后顺利地导入了本课。学生带着导入时的问题去学习本课,效果自然就大大地提高了。在全国卷中关注社会热点的题目近几年也不少,如2015年全国2卷41题(12分)就从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来考查,特别是考查了改革开放后节假日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科社会功能。

三、从设置疑问、对比中导入

我们的先贤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通过有效设疑,特别是具有强烈对比的疑问,迅速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内心的共鸣,进而迅速地引出新课主题和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查阅整理相关素材,提出问题,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事件或知识的强烈兴趣和共鸣,教师点题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抓住该主题,让该主题贯穿于本课的始终,最后总结得出结论[3]。

在上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我播放投影如下:

材料一: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计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之后教师讲述: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把文明延续下来,但在辉煌的文明的背后蕴藏着许多的危机,如近代的一百多年的亡国之危。教师通过古今中国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学生从辉煌一下子转入了悲愤。此时教师就可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后,一起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学生情感共鸣迅速地导入新课,从而在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家国情怀的教育,一举多得。

结 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有多媒体导入、复习导入、习题导入、轶事或故事导入等。总之,教无定法,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思路和方法,但都要在理解教材主题、学生生理心理学识能力等基础上,教师从多个角度准备导入的素材。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一样: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材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能力,夯实基础,提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姓氏本课高中历史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姓氏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