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真实表达”的作文教学密钥
2018-11-28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李 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应由“言不由衷”向“真实表达”来一个华丽的转身,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样才能回归写作的原点,作文才能绽放出学生生命表达的光彩与力度。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表真情,达实意”呢?
一、科学合理地选材指导,树立学生的读者意识
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积累,遇到习作设定的主题时,不能信手拈来,还要做适当的取舍。在选材时一定要有读者意识,揣摩读者的心理,筛选读者感兴趣的素材来写。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材呢?遇到叙事类命题作文,那么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构思符合命题作文的素材时要多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数量的素材,然后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素材中哪一个最有趣味、最能吸引人、打动人,指导学生就选择这一个的素材去写。比如一个作文的命题是这样的: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么学生拿到这样作文命题应当怎么办呢?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经历喜悦、悲伤、懊恼、感动等一系列的事情,并罗列好各类事的简要内容。接着让一名学生将自己经历最喜悦的、最悲伤的、最懊恼的、最感动的等事例说出来与同学分享,然后可以将这名学生所说的这些事例来一个调查:这名同学所讲的这些事例中,哪一件事例最能吸引人?最后建议这名学生选择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事例来写。也就是教师指导同学们写作文时,一定要有目的意识、读者意识,站着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并选择写作的素材,相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避免千篇一律,符合学生自我表达、个性表达的诉求,读者更感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与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的过程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从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的角度出发,孕育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儿童,让儿童的内心萌发表达的冲动,激发儿童写作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习作指导时创设情境,寻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兴奋点在习作教学中的切入,可以激发学生记忆中潜在的意识,可以使学生的灵感得到激活,学生就会将内心所想流于笔端,然后一气呵成,妙笔生花。比如:让学生写一篇《童年趣事》的文章时,我在教学时首先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光十色的童年,童年生活是人生旅途中一段愉快的旅行。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多如繁星,每当我们回味咀嚼童年那份稚嫩、天真、无邪时,总会忍俊不禁。虽然童年生活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孩提时的那份童真与美好,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相信这样的言语情境一定会将学生引入到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然后我围绕题眼“趣”字进行指导:(1)这个“趣”字,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2)我将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与同学们分享,让学生分别这些趣事属于哪一种性质。同学们听我讲童年时“骑自行车”“采桑柘”“钓龙虾”“放风筝”“玩气球”等一系列趣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个情景的营造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奋点,同学们发言争先恐后,他们也乐于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相互激发思维,交流沟通,学生讨论得兴趣盎然,那么作文由说到写也就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了。
三、以教师的“有形之手”,培养学生写作“无形之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写作的对象,还要明白怎样表达,才能倾诉内心的情感,达到交流想要的效果。教师习作指导方向的这只“有形之手”,要帮助学生唤醒内心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关注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写作对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揣摩表达的技巧,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学生在言语表达上自然而然地形成“无形的感染力”,形成学生作文表达时的一种朴实、真切、可感的“文风”。学生写的作文要达到表真情、达实意,激起读者的共鸣,我觉得细腻的表达手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细腻的文笔可以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认同感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学生作文中文字的张力、文字的感性、文字的味道,都与细腻的描述密不可分。因为观察的细腻,才会带来认知的细腻;因为认知的细腻,才会带来描写的细腻;因为描写的细腻,才会带来情感的细腻;因为情感的细腻,才会让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心灵的对话,最终引起读者内心产生共鸣。细腻离不开儿童写作,它关系着儿童的言语触觉和敏感;细腻离不开习作教学,它让儿童细细地斟酌,慢慢地揣摩,用细腻的情感润泽文字、丰盈文字、点亮文字,让儿童有一颗细腻的“文心”。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放下身段,将细腻的表现手法在学生写作时进行分阶段地进行指导,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去写,为学生在表达累积一层一层向上攀爬的台阶。
作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树立读者意识,科学合理地选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奋点和表达的欲望,掌握写作的表达的技巧,才能让学生回归精神世界的原点,让学生用言语去自由“交往”,为学生作文“真实表达”打开一扇窗,为学生的心灵守护一块栖息地。
【参考文献】
[1]吴勇.儿童写作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