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与幼儿美术教育
2018-11-28福建省德化县双鱼幼儿园蒋丽明
福建省德化县双鱼幼儿园 蒋丽明
幼儿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教学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核心,它能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色彩还能够反映出幼儿的情绪特点,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色彩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用心灵去描绘,用想象去构造。
一、在观察中认知色彩
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幼儿园环境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要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引导他们观察红、黄、蓝等颜色的花,去玩色彩鲜艳的积木、滑梯,欣赏同伴作品中的色彩美,从认识最基本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如:对小班幼儿进行展示时,教师可每次只调一种颜色,使幼儿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感知。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幼儿就可以准确地按照指令找颜色,并较为正确地说出三种以上颜色的名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色彩会更加敏感。
二、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环境中的美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是美得那么自然、和谐、五彩缤纷。为了让幼儿开启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寻找美的能力,帮助幼儿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色彩斑斓,寻找色彩、感受色彩。教师可让家长利用双休日时间带幼儿到户外踏青,引导幼儿在不同季节领悟大自然中色彩的真实美。如春天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夏天淡紫色的荷花,秋天黄色的落叶和黄澄澄的稻田,冬天白雪皑皑的树木,还可引导幼儿捡落叶,捉蝴蝶学习做标本,引导幼儿置身于自然界的色彩,锻炼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美。
三、在实践中创造色彩
经常有针对性地带幼儿进行一些户外观察,感知自然与艺术作品的形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在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每进行一个步骤我都是从幼儿最感兴趣、最易掌握的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为幼儿提供色差明显、对比强烈的颜料,吸引幼儿换色作画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把作品涂得色彩斑斓。
这时不要求他们选用的颜色与表现的物体一致,不要去批评他们用错了颜色或去教他们如何正确选色。例如:“用红色画太阳,绿色画树”。这样,反而会妨碍他们自由表现,失去对色彩刺激的敏感,从而影响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有的孩子在画一个秋天的果园时,在每一棵果树上画了几种不同种类的果子,有香蕉、橘子、苹果、梨……把它们涂成五颜六色。这其中包含了孩子的幻想,谁能保证今后的果树经过人工嫁接后不能长出很多种类的果实呢?幼儿这种带有想象成份的色彩感觉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注意发现,更应该加以肯定和保护。一天上午,康李微做了一张令大家耳目一新的图形小书,他竟在一个椭圆形中涂了四种颜色,产生了十分美妙的视觉效果。从而使我感到,幼儿那种无定式的、大胆的创造与表现,有时不得不令成人叹服。又如:为幼儿提供画有不同形状的画纸,请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色,然后告诉大家画的是什么;认识了三原色后,及时组织幼儿制作色卡;认识了相间色,及时组织幼儿开展调色水的活动,利用调色水的活动让孩子们感知颜色的深浅,使他们了解,本色加黑变深,加白变浅;在春天,用纸球印小花:在夏天,用线绳画丝瓜:在初秋,在宣纸上画出光秃的树干,大家一同自主选色,自由地用手印画,一会儿功夫,树就变得枝叶繁茂了;深秋,在立体小屋和光秃的树周围,把拾来的落叶按自己的想法小心地粘在各种树上;一幅《深秋的庭院》就应运而生了;冬季,用手指点出串串糖葫芦。妙趣横生的活动让幼儿感到,我们可以用许多方法去表现我们的世界。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要始终坚持尊重幼儿、鼓励创新的原则。这样幼儿就能热情洋溢地投入其中,工作结束后,他们会以成功者的心态去欣赏自己的成果,还会在离园时主动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在让幼儿感知色彩的同时,应有意加强他们动笔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是一个成人看来十分浅显的美术常识,教师也要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
著名画家颜文梁先生说过“色彩属于感觉,任何人可以辨别,非画家所独能”,《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从小就喜欢五彩缤纷、色彩鲜艳的玩具,孩子们对色彩富有强烈的感受力和大胆的表现力,他们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效果,时常令我们惊讶不已,它是那样的绚丽多彩,那样的奔放,那样的奇妙,所以幼儿时期是孩子感受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最佳时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应用价值,进行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