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核心考点测试题(B卷)参考答案

2018-11-28

关键词:氨气本题离子

1.C 【解题思路】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提到的蒸烧是指根据沸点不同分离相互溶解的液态混合物的方法,即蒸馏,A错误。提取青蒿素时涉及操作主要有过滤、萃取、分液等原理,在提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新修本草》中原文意思是:青矾是绿色的,经煅烧后,生成红色物质——氧化铁。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灼烧,故C正确。“紫烟”指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升华,故D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与2017年全国卷Ⅰ第8题相似,继承了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利用传统文化为信息载体,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不仅要求考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考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理解信息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B 【解题思路】加热时,氯化镁能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H Cl,A错误。氯化铵分解生成酸性气体氯化氢和碱性气体氨气,氯化氢气体可通过P2O5,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氨气可通过碱石灰,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故可以用乙装置检测NH4Cl的分解产物,B正确。提取碘水中的碘应该萃取后分液,不能蒸发,C错误。硝酸易挥发,生成的CO2中含有硝酸,硝酸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达不到实验目的,D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评价角度:①操作可行性评价;②经济效益评价;③环保评价等。

3.D 【解题思路】Na Cl O具有漂白性,应选p H计测定其p H,A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最后加盐酸抑制水解,B错误。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应该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加入水中,顺序不合理,C错误。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再加碎瓷片,防止暴沸,D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配制、盐类水解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p H试纸不能用于具有漂白性溶液的p H测定,应改用p H计测定。

4.B 【解题思路】实验室利用加热法制备氨气时使用氯化铵与碱石灰,硝酸铵受热可能爆炸,因此不能使用硝酸铵,A错误。利用P与稀Cu SO4溶液反应,可以冲洗残留在皮肤表面的白磷,以防灼伤,B正确。银不与氨水反应,应用稀硝酸清洗做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C错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得搅拌溶液,以防出现沉淀,D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事故处理及化学反应原理的利用,要求考生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物质制备方法及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5.B 【解题思路】碳与浓硝酸加热时,CO2中会有挥发出的硝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法检验出CO2,A错误。在连接外电路的条件下,将装有K Cl饱和溶液的琼脂的U型管两端分别插入装有Fe2+与M n O-4的两个烧杯中,可以构成原电池,盐桥起导电作用,B正确。向2 m L 0.1mol·L-1Na2S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Z n SO4溶液,此时溶液中Na2S仍然过量,再滴几滴0.1mol·L-1Cu SO4溶液则一定会有黑色Cu S产生,实验过程中没有沉淀的转化,故该实验不能用于判断溶度积(Ksp):Z n S>Cu S,C错误。利用氨水调节p H会引入新杂质NH4+,故D错误。

【易错分析】分析C选项时没有注意试剂滴加的量,错误地认为Cu S是由Z n S与Cu2+反应转化而来,从而做出错误判断。因此,解题时须认真审题,注意试剂用量。

6.C 【解题思路】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该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等,故A错误。该溶液中还可以含有HCO-3、H SO-3,故B错误。向样品中加盐酸酸化,生成二氧化硫是因为Na2SO3+2 HCl2 Na Cl+H2O+SO2↑,加Ba 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Ba2++SO2-4Ba SO4↓,综合说明样品含有 Na2SO3和 Na2SO4,因此,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故C正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用生石灰或碱石灰进行干燥,不可用Ca Cl2,故D错误。

7.D 【解题思路】用氨水做导电性实验,灯光昏暗,说明溶液的导电性弱,但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只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与强弱电解质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说明SO2被氧化,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而铁离子也能氧化SO2,所以不能确定硝酸根的氧化性强于Fe3+,故B错误。KM n O4将H2O2氧化生成氧气,2 KM n O4+5 H2O2+3 H2SO42 M n SO4+5 O2↑+K2SO4+8 H2O,故C错误。在Cu SO4溶液中加入K I溶液,会发生反应2 Cu2++4 I-2 Cu I↓+I2,Cu I是白色难溶物,I2溶于苯中呈紫色,故D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的易错点在A项,分不清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是容易判断错误的根本原因。溶液的导电性只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8.B 【解题思路】溴乙烷与Na 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取的乙烯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水洗除去乙醇后再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A正确。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SO2的集气瓶,SO2化合价降低,显氧化性,故B错误。碳酸氢钠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偏铝酸钠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即可以说明偏铝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强于碳酸根,C正确。向两支均盛有2m LK 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淀粉溶液和硝酸酸化的A g 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有I2,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I-,即原K I3溶液中存在I-3I-+I2平衡,故D正确。

【名师点睛】进行物质性质的检验或验证,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

9.C 【解题思路】为将溶液A中的Fe2+氧化为Fe3+,试剂①可选用双氧水,但选择氯气会引入氯离子杂质,A错误。流程中加Cu O的目的是中和氢离子,调节p H,所加的Cu O可用氢氧化铜代替。因Cu不与氢离子反应,故不能用Cu调节p H,B错误。由溶液C获得Cu SO4·5 H2O,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备Ca CO3时,应向Ca Cl2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CO2,D错误。

【名师点睛】从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产品可通过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等方法。从溶液中制备带结晶水的物质时一般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

10.A 【解题思路】粗锌中可能混有硫化物,其与稀盐酸反应后产生的H2S与Cu SO4反应,产生难溶的黑色Cu S沉淀,A正确。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2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错误。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气体,CO2通入Ca Cl2中应无明显现象,C错误。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可快速制备氨气,氨气通入A g NO3溶液,现象应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氨气,沉淀又会溶解,故D错误。

【易错分析】漂白性是指某物质使有机色质褪色的性质。漂白的原理有:吸附、化合、氧化等。溴为无机物,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2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氨气通入A g NO3溶液中,会先产生A g OH白色沉淀,继续通入氨气,A g OH与氨气继续反应产生可溶性A g(NH3)2OH,沉淀又溶解。

11.(1)2 Na2S+Na2CO3+4 SO23 Na2S2O3+CO2Na Cl (2)①I O3-+5 I-+6 H+3 I2+3 H2O ②淀粉溶液 酸式滴定管 ③偏低 (3)②b a ③烧瓶中固体不再减少 ④趁热过滤 ⑤将所得滤液冷却、结晶、过滤

【解题思路】(1)Na2S、Na2CO3和SO2共同反应来制取Na2S2O3,根据元素守恒,同时生成CO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 Na2S+Na2CO3+4 SO23 Na2S2O3+CO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改成浓盐酸,溶液含Cl-,则三颈烧瓶内除 Na2S2O3外,还有Na Cl。(2)①K I O3、K I和HCl可配制标准碘溶液,利用K I O3、K I在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 O-3+5 I-+6 H+3 I2+3 H2O。②用配制的碘溶液滴定硫代硫酸钠,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指示反应终点;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应选用酸式滴定管。③滴定时振荡不充分,刚看到溶液局部变色就停止滴定,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减小,则会使样品中Na2S2O3·5 H2O的质量分数测得偏低。(3)②为了充分冷却,应使冷水充满冷凝管,则应向冷凝管的b处通入水,a处出水。③依据Na2S常温下微溶于酒精,加热则溶解度迅速增大,杂质不溶于酒精,根据提纯硫化钠晶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可知,烧瓶中固体不再减少,说明硫化钠全部溶解于酒精中,不溶的杂质沉淀过滤除去。④温度增加,硫化钠在酒精中溶解度增大,热溶液过滤得到的滤液中主要是硫化钠的酒精溶液,实验操作为趁热过滤。⑤热的滤液通过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

【命题意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实验题的重要命题点。本题以Na2S2O3制备为载体,考查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利用产品纯度的检验,考查滴定操作及计算;以原料或粗产品的分离、提纯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12.(1)将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分解,将钙、铁等微量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Fe3++3 NH3·H2OFe(OH)3↓+3 NH+4(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4)①B、C、D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偏高(5)0.3% (6)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解题思路】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滤液A中主要是钙离子、铁离子等,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 H=6,使铁离子全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D,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草酸铵8.04g,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E为草酸钙,滤液C为硫酸铵溶液。(1)将茶叶样品高温灼烧成灰粉,可以将有机物完全分解,将钙、铁等微量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物质。(2)滤液A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故离子方程式为Fe3++3 NH3·H2OFe(OH)3↓+3 NH+4。(3)若氢氧化铁沉淀没有洗涤干净,氢氧化铁中会混有钙离子,可以使用碳酸钠溶液检验最后一次的洗涤液,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4)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容量瓶,滴定操作时需要滴定管、锥形瓶。由于I2有氧化性,故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②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红色,自身可作为滴定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点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③俯视液面导致滴定管中读数偏小,读出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小,计算出的钙离子消耗的草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5)据滴定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计算出与钙离子反应剩余的草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醋酸铵的总的质量及样品质量计算出钙离子的质量分数,注意滴定体积与样品体积的关系。8.04g草酸铵的物质的量为=0.065mol,根据反应5 C2O24-+2 MnO4-+16 H+10 CO2↑+2 M n2++8 H2O可知,与钙离子反应的草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5mol-0.015mol。根据化学式Ca C2O4可知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所以样品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为100%=0.3%。(6)滤液A中含有铁离子,可取少量的滤液A,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溶液中存在铁离子,也证明离子茶叶中含有铁元素。

【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一般方法,考查了元素的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及具体的实验操作。

13.(1)抑制Cu2+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8.0% (2)利用乙醇易挥发的性质除去沉淀表面的水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干扰实验 稳定压强,防止倒吸 (4)NO-2+NH+4N2↑+2 H2O (5)硬质玻璃管中蓝绿色固体变黑色,E中白色固体变蓝色,F中溶液变浑浊 (6)b、d (7)让反应产生的气体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2 Cu CO3·3 Cu(O H)2[或3 Cu(O H)2·2 Cu CO3或Cu5(O H)6(CO3)2]

【解题思路】(1)Cu SO4为强酸弱碱盐,在水中易发生水解,滴加几滴稀硫酸可抑制Cu2+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12.5g胆矾溶于水后形成Cu SO4溶液,其中含有溶质Cu SO4为8g,溶液总质量为99.9g,故溶液质量分数约为8%。(2)水与乙醇可互溶,利用乙醇的挥发性可除去沉淀表面残留的水。(3)利用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作用及CO2与F中试剂反应,干扰实验。长导管可连通装置与周围环境,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倒吸,也有警示作用,防止装置因内部压强过大引发事故。(4)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 O-2+NH+4N2↑+2 H2O。(5)xCu CO3·y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水蒸气、CO2,E中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F中试剂吸收CO2后产生沉淀,变浑浊。(6)Ca CO3与Ba CO3的Ksp十分接近,二者溶解度都非常微弱,但Ba(OH)2的溶解度比Ca(OH)2的大,可完全吸收产生的CO2,等物质的量的Ba CO3比Ca CO3的质量大得多,称量沉淀时,Ba CO3相对误差小。(7)利用N2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排出,使其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实验结束后,装置E吸收水2.7g,即0.15mol,F中产生Ba CO3沉淀19.7g,即0.1mol,根据质量守恒,Cu O为(27.1-2.7-4.4)g。根据各物质质量并结

合反应xCu CO3·yCu(OH)2(x+y)Cu O+yH2O+xCO2计算得,x=2,y=3。故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2 Cu CO3·3 Cu(O H)2或3 Cu(O H)2·2 Cu CO3或Cu5(OH)6(CO3)2。

【命题意图】本实验通过热分解法,对未知沉淀的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重点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实验结合溶液的配制、Ksp大小的比较,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通过定量计算,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数学分析计算能力。

14.(1)研钵 (2)B (3)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再向其中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静置冷却 (4)压强过小引起倒吸 冷凝管内壁有橘红色晶体析出

(5)a、b、c (6)11.9%

【解题思路】(1)根据间苯二酚熔点,间苯二酚常温下为固体,碾磨固体使用研钵。(2)根据合成流程可知,磺化反应应低于65℃,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反应最合适的温度为60℃~65℃。(3)浓硫酸密度比硝酸密度大,故混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4)长导管可联通装置与周围环境,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压强过大时起警示作用;压强过小时,防止B中液体倒吸;冷凝管内蒸气被冷却,会有2-硝基-1,3-苯二酚结晶析出。(5)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加热挥发出蒸气,混合物中有机物因加热、挥发而与其他物质分离开的方法。因此,被提纯物质应不与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且有较低沸点,易与水蒸气一同挥发的特点。此外,为了便于最后收集馏分,被提纯物质应不溶或难溶于水。

【命题意图】本题以2-硝基-1,3-苯二酚制备为信息载体,涉及有机合成中仪器选择、条件控制、实验方法的选择,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及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氨气本题离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