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8-11-28孙跃纲
孙跃纲
(渭南市行政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这样的理论话语形态作用于人民的历史活动必然具有独特的具体现实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在时间维度表现为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的相继连续进程,在空间维度表现为理论形态 (显性态与隐性态)实践形态 (集体态与个体态)。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形态,才能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真实具体的概念,进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内容和根本思想,对人民的自由解放认识更加清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信更加坚定。[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体的、历史的、综合的、现实的,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它作用于人民的历史活动,密切地渗透进人民的创造性历史实践之中,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推进,以自己独有的现实话语形态,多途径多样化多层面地对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现实的具体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现实形态,表现为具体时空维度的差异。
在时间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表现为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而相继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生态、次生态和再生态话语形态。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也就是马恩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的思想理论,具体就是马恩的原始文本,马恩书写的论文、论著、讲话、演说、书信等全部的文字;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恩之后各国无产阶级共产党人为追求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在自己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思想理论,代表性的就是列宁主义等;再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列宁主义之后,特别是在二战之后各国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及其各种专业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等理论家思想家提出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各种思想理论。
在这些马克思主义时间维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一贯不改初衷的是世界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有所不同的是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具体道路、途径、方针、政策等等的思想理论与逻辑路径。
在空间维度,就是马克思主义话语表现为理论话语形态与实践话语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表现为显性理论形态与隐性理论形态。实践话语形态是指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言论行动中所表达出来的理论认识与价值指向,包括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形态。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现实话语体系形态的角度,主要讨论空间维度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设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与隐形话语
显性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他们当时所面对的具体现实问题所表达的具体思想观点,也就是他们所留下来的具体文本。隐形理论话语形态则是存在于经典作家的显性文本之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他们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以来,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完善,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践行,最直接的就是通过他们的显性话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立场观点、认识方法与价值追求明确地表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鲜明地展示给人们,使人们从理论的逻辑、思维的规则上接受这种理论,从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他们当时针对所面对的具体问题,表达的具体意见、具体看法、具体的分析论证,提出的具体对策,这些文稿,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主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集、全集,列宁、斯大林的文集、全集,毛泽东选集和专门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与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等还有许多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集。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首先就要人们知道这些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思想与观点,这才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他们反复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学马列原著,要求通读、精读、反复读。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理解经典作家们的真实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显性话语,这些原始文本,第一可以使我们明白对当时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认识、基本态度、基本选择;第二,特别能使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具体文本、显性话语背后的,一以贯之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什么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基本的风格、基本的品格;第三,大量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能够帮助人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进而超越这些具体文本、显性话语的局限,达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文本各有不同的独自风格,他们的显性话语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个性与风格是客观的存在。同时,在这些几乎所有的经典文本之中,也存在着共同的地方,存在着一致的普遍的相通的思想观点与学理倾向,这些共同的一致的相通的理论倾向于学理风格,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隐性话语。
马克思主义的隐性话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原理。过去我们一直学习的就是这样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正是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显性话语中的大量的重复的一贯的基本思想倾向,同时,也是在各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被反复证明是卓有成效的正确理论观点。
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任务的转换,现在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内容需要调整,有的并不是或者不能称得上是基本原理,而有的观点我们过去长期忽略,没有高度重视的观点今天看起来应该属于基本原理,被归入隐性话语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式发展的,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必须紧跟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新的内容,不断调整原有的思想,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我们完全可以总结新的实践,归纳新的思想,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不能限制和控制人的思想与行动。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对原有的基本原理进行新的探索,做出新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推进我们的工作。
由于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的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往往会出现一种急躁虚浮的倾向,会把马克思主义的隐形话语显性化。具体表现为许多应景应时适应暂时急迫需要所编纂的各种语录、各种经典读本、经典宣传资料等等。这样往往会使一些幼稚的人误认为这些读本中的话语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隐形话语,真实思想,这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时间性历史的维度,这样情形的积累反复和倒置,就会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茫然和怀疑甚至思想上的排斥,极大地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形象、威望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是辩证的统一。显性话语是我们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口,是人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步,没有别的窍门,没有别的捷径。隐性话语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根,是真精神,是灵魂和核心,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在这一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中,我们始终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牢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话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问题。一方面,这些隐形话语来源于马克思的大量显性话语,另一方面,这些显性话语中那些才是真切的隐形话语,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至于对马克思主义隐形话语的具体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紧跟实践的发展,适应人民实践的要求,不拘泥于过去我们总结形成的那么几条原理,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僵死化,在不断总结人类科学与实践发展、不断概括人民实践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隐性话语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
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的综合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建设,在内容上要求强化科学性、生活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形式上努力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把专家与大众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概括新语言,发现新理念,形成新话语。特别是善于抓住人民最关切、最实在、最现实的普遍性焦点问题,善于提出最鲜明、最响亮、最醒目的口号、目标和旗帜,以便最大程度地动员和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投入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
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方面,毛泽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泽东文章中的许多语言,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仍然感到亲切、感到鲜活有力。邓小平时代的鲜明话语就是改革开放,习近平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的鲜明话语例如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些话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有人把马克思主义话语区分为革命话语与建设话语、斗争话语与改革话语、阶级话语与公众话语、政党话语与人民话语、内部话语与世界话语等等,这些划分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整体高度把握,总觉得还需要再思考、再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传播话语建设,都应深入人民,深入时代,深入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更富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权威性的新话语。
任何理论的功用都在于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做出符合人们利益要求的解释话语和价值选择。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理论和实践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走向实践的进程中,其理论话语既为实践服务,又要指导实践的发展,这就必然地要转化为各种现实具体丰富多彩生动有力的实践话语,必然地表现为它独特的实践话语形态。
这里的实践话语,是指人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所实际追求的价值方向、价值目标和选择的理论旨趣。如果理论话语是人们怎么说的,那么实践话语就是人们怎么做的。对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既要听其言察其色,更要观其行识其果。这种实践话语既是客观的存在,又是对其理论话语的真实检验和切实考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实践形态具体表现为群体话语与个体话语两个层面。群体话语形态就是无产阶级的组织、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以及共产党执政的各级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的具体行为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个体话语形态表现为每个马克思主义者、每个共产党员的言论行为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与价值追求,包括一般的普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日常言行与具有一定身份代表一定组织一定特殊地位的特殊个人的言行,例如村长村支书、工厂车间主任车间书记、派出所长、土地管理所长、税务所长、工商所长、学校校长学校支部书记、乡镇书记镇长、市县部局委办领导等等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社会主导者主流人士真实言行中表达出的思想理念与价值倾向。
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话语体系中,无论是经济学说、哲学学说还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学说,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话语结构中,理论话语成为显性的标志和旗帜,成为主义的载体和强大的标志。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真实价值在于改变世界,在于指导和引导人们实际有效地改造世界,进行具体有效的社会改造活动,“使全部现存事物革命化”。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才真正成为作用于人民具体历史活动的现实力量。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来说,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使全部现存世界革命化。因而,全部问题既在于正确地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破坏旧世界,创造和建设新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既表现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形成的系统理论学说,更在于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具体现实地改造世界,推进事物的发展。列宁反复讲,实践高于理论,也就是强调只有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实价值和真正意义。习近平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一份设计九分落实,也就是更加强调行动大于言说,实践重于言说,行动高于理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强调,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这个时代的语言为根据,同样判断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个人,也不能以他自己的说法为依据,而应该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具体做法、怎样去做以及所作所为的实际过程与具体效果为根据。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解释世界的话语体系,更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与强大力量。判断具体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作用与社会价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言说与实际行动为依据。同样,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时在具体言说与实际行动两个层面协调推进,做一个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
确认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两种基本话语形态,既是客观的现实,又是必然的要求,是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这样来判断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改革发展实践的必然,改革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巨大生命活力。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待的并既在于你怎么说,又在于怎么做,在于我们执政的共产党人是怎么治国理政的,是怎样认识理解处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切身的生产生活生态中的实际问题的。人民既在听我们怎么说,更在看我们怎么做。人民迫切期望我们的共产党人、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够切实按照党章党纲和我们所讲的理论去做,成为真真切切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话语建设上,最大努力地保持党与人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的切实统一,成为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人民最反感的是那些口里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实际做的是个人主义的两面派、伪君子。人民群众期待的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真实的具体的有效的思想体系,是能够真正解决社会发展和自己真实生活中复杂矛盾和问题的具有强大理论和实践力量的话语体系,特别是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现实幸福的思想理论与制度性现实性力量。人民群众特别反感和排斥那些说的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做的是自己私人利益,口里讲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放纵个人私欲,满足自己的原始本能,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损害人民利益,这样的两面派伪君子是人民的大敌,党的大敌社会文明发展的大敌。人民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口言善身行恶、说一套做一套的假马克思主义者。
在当代社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市场经济调动起人们对正当合法利益的全力追求,全社会在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真正风行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圆通实用主义、精致的个人主义、经济主义、发展主义。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反对追求个人利益,它反对的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剥削制度,提倡的是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整体解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发展生产力,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在一些地方,在许多时候,马克思主义只是被有些人当作口号,并不去实行,他们普遍的实践话语是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如果与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合,就会被放在一边,放在文件里、书本里和口头上,甚至成为只是用来攻击别人实现自己私人利益的工具。
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生活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有机统一,实践话语重于理论话语。一个行动胜于十打纲领。任何理论说得再好,不去实行,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2]习近平非常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话语对于引导人民推进发展的极端重要意义,他讲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今天的改革攻坚阶段,实干兴邦,一份规划九份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是科学的开放的实践的人民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极高的期望与期待,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具体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现实地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对马克思主义真心信服,真正信仰,跟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大步前行。
三、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这一点,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大功夫,真正建设起富有生气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具有强大逻辑力量和实践潜能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实行灵活高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紧切人民实践最富生命活力具有无限多样灵活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与历史发展的逻辑密切一致的历史语言,最富有推动作用和创造功能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在当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创新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用这种具有无限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生硬,脱离实际,远离生活,远离人民群众,难以实行和检验。二是领导讲话与红头文件上的理论假大空问题突出,要求很高,讲得很全,很系统,很完善,就是空对空,不能解决问题,也难以实行。三是许多的理论、原则、要求、纲领、章程、规范甚至是法律等等都不是为了执行,而是为了应景,为了让上级看,应对检查,为了形式而搞形式,结果大大消蚀了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以及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任与信仰。四是各级党政机关执行能力下降,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虚华,背离实事求是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怕担责、不担当、不作为。
马克思主义话语建设领域的问题,有的属于理论话语的范围,有的则是实践话语的问题。总体来看,关键还是实践话语领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总体上简单明了,逻辑上通达明白,大道至简,晦涩难懂的推理很少,在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困难不是很大,关键还是在于要让理论转化为行动,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实行动,转化为改天换地的强大武装力量,进而运用这种巨大的理论武装人民。理论掌握了群众,人民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真理就会通达于实践,就会变为无穷巨大的现实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学理话语建设上,需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首先,要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围绕马克思主义的隐性话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价值。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现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之中,融入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之中,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再次,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最后,从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提升,概括提炼出新的语言、新的概念、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宝库。
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话语,应该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生活性、实践性、普遍性,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保持密切的相关性,能够比较顺利地抓住群众,被群众掌握,成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话语建设上,尤其是要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宣传理论建设,切实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举旗帜、聚民心、建文化、育新人,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艺术、智慧、技巧与实际效果。把加强党与人民的联系当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话语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当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话语建设的抓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通过扎实持续的工作,切实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抓紧抓好,通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长期艰苦的努力,带动、引导和转化人民群众的多数,在全社会逐步地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信任与坚定信仰。
第一 ,关键少数的话语引领潮流、引领社会、引领未来。人民群众往往把党的声音、把领导干部的话语当成社会的主流和主导,当成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明天的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关键少数的独特作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觉悟有一个过程,人民靠我们去组织,只有首先建设一个政治上坚定理论上坚实组织上坚强时刻处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政治保障。[4]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着领导教育引导人民觉悟,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实践斗争的历史使命,这一“关键少数”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信仰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坚持始终,这种理论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是最基本的政治前提,唯此,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人民群众中的神圣地位。
第二,党的建设要始终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和使命,始终抓好人民最现实最关切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概括新话语,提升新概念,形成新语言。要使人民真切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为人民解放服务、为人民谋福祉的最为有效的科学思想。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绝对没有自己独特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党的全部使命,都在为人民的真正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努力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尤其要把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抓紧抓好,切实解决好人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等各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引导人民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
人民最相信事实,人民最相信现实,现实的事实是最富有说服力的因素。共产党的成员和组织,在改革发展的现实中是为人民服务的,还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努力的,最直接地告诉人民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执政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宗旨真切地落到实处,持续贯彻,是赢得人民鼓动人民组织人民推进人民解放伟大斗争的关键所在。
第三,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亲眼目睹”自己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具体转变为自己的具体日常工作,转化为生动灵活的实践话语。人民群众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上写的、领导在台上讲的、文件里面印的、法律政策规定的,而是自己眼前的村组长、经理董事长、班长主任、警员所长、部长局长、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的具体言行中的价值实践。毛泽东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有作为、敢担当,自觉为人民服务。每个共产党人都能言行如一,知行合一,心口不二,为人民在工作,为人民在牺牲、为人民在奋斗,对任何官僚特权现象、任何消极腐败现象、任何无为无能现象进行最坚决最无情的斗争,以最坚决的态度进行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切身感受到这样具体生动实在的实践话语,人民就会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坚信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狠抓党的建设,以党的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气势,使党的作风建设发生根本好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狠抓民生建设,狠抓群众身边的腐败,把人民美好生活当成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目标和根本,人民“亲眼目睹”了党的工作是为人民的,自然就会跟着党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就会不断强盛。
历史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也要遵循话语发展的规律。其中关键少数人的话语建设转化为多数人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生态,是以往任何剥削阶级社会里根本无法完成的,只有在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中才会得到推进。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真正的共产党人必然能够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推进多数人的觉醒觉悟和自觉的行动,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话语的真理旗帜举得更高,把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