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018-11-28余二梅

名师在线 2018年29期
关键词:私家车王先生义务

余二梅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中学,江苏苏州 221000)

引 言

辩证即辨析,是指对于各类事物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辨别;思维指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1]。道德与法治课强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需要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运用辩证的思维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一、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辩证思维的培养内涵

辩证思维能力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获取方面,辩证思维需要学生具有自己的观点,具有发现矛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已知的信息进行比较和辨别,正确、客观地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掌握价值判断的能力;其次是比较、判断、证明的能力,即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于价值观进行合理的验证和分析;最后是有效、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对某一件事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条理的归纳输出,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思辨

不论是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但是要想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必须要确保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表达出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长此以往,才能够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例如,在《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展示著名的武汉研究生为了救落水少年意外牺牲的案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会认为,这样是值得的,研究生虽然牺牲了,但是这种牺牲是有意义的,生命最终的价值就是要看生命是否有意义、是否做出了足够的贡献,而非生命的长短。但是也有学生认为不值得,因为研究生相较于他救起的初中生,能够更快地发挥社会价值。面对这一问题,教师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不限于回答这样做值得或是不值得,而是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支撑自己的理论。从媒体的宣传角度来说,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合理的、值得鼓励的,但是这一切应建立在能够注意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媒体应该引导大众如何在危险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方式去营救别人,而不是简单地宣传如何见义勇为,如何奋不顾身。这种问题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因此教师只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引导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此一来,能够确保全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让学生从“想讲不敢讲”变为“想讲就讲”,从“会表达”变为“条理清晰地分析”,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在学生敢于思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思辨的过程。良好的兴趣才是开展学习的最终动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锻炼其辩证思维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导入。例如,以G20峰会为话题,将其作为时事新闻材料导入教学,然后设置一些相关的新闻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享受这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辩证。

(二)积极引导思考,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思辨的方法,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小组讨论、随机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关注到班级内的每位同学,可以利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讨论,如很多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有些城市已经采取了汽车限号出行的措施,有些专家甚至建议进一步限制私家车行驶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有一些学生赞同这一做法,因为这种限制出行的方式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效果,如某一天限行尾号为5的私家车,那么就会有十分之一的私家车不能出行,如果按照单双号限行的规则,则有至少一半的私家车不能出行,那么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非常可观的,这些被限制出行的人可能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当然,这些人也有可能选择搭乘顺风车或拼车出行,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理想效果,是值得推广的。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推行的,因为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私家车出行,在条件允许的家庭甚至会为了避免因为车牌号限行购入多辆车辆,提高私家车出行的概率,但是这种购买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车位的浪费等,是一项不必要的投资。还有学生认为,限制私家车出行会给其他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带来过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原本就已经非常拥挤,一旦加强限行强度,更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城市交通。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是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步阶段,然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思考、讨论和研究,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不能直接地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得到结果。

(三)注重留白艺术,培养输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进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思辨意识和能力,将那些没有问题、懒于思考问题的学生转变为善于发问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想法,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提问时间、提问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发问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的知识,求同存异,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我的看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导入教学素材,有一篇题目为《全杭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的文章,讲述的是一名长途客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然被飞来的异物击中,这时这位司机忍着剧痛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三件事。第一件事,将车缓缓地停在路边,用尽最后的力气拉动手刹;第二件事,将车门打开,让乘客秩序井然地下车;第三件事,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上乘客、附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之后,安详地离去了。这样的素材能够深刻地触动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他的名字能够被全杭州人牢牢记住?”让学生进行思考。再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设定好的情景下进行分析。50岁的王先生近日被起诉,起诉他的人竟然是自己70多岁的老母亲,母亲控诉他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原来,早在49年前,王先生的父母就已经离异了,当时法院判决王先生的母亲需要每个月付抚养费5元,可是在判决过后王先生的母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现在,王先生的生活依然非常贫困。但是在过了49年后,这位老母亲上门来要求王先生承担赡养的义务,但是王先生的朋友都坚决反对王先生赡养老人,他们认为老母亲在王先生1岁时抛弃他后再也没有尽过抚养义务。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王先生没有赡养其母亲的义务,原因正是王先生朋友说的那样,这位母亲并没有尽到自己的抚养义务,那么王先生也不需要完成自己的赡养义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虽然母亲没有抚养王先生,但是王先生依然需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必须要赡养老人。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出责任和义务的区别,责任就是要做到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过失,并且要追究其责任;而义务则是公民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且在道德上,我们应该完成自己的义务。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讨论和探究,王先生的赡养,究竟是属于义务还是责任,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产生思维碰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运用自己的辩证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充分感受到辩证思维能力的作用。

结 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更加自然地融入课堂中来,不仅让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创造思维的人才,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私家车王先生义务
不速之客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图说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良知”的义务
寻狗启事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