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
2018-11-28刘敏
刘 敏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江苏扬州 225000)
引 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含量,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寻求多样措施,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知进行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1]。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单一的基础知识认知目标向综合性目标进行转变,在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用。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生活化包含三个方面: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进行生活化,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知识必将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所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目标内容设定时,应当确保其内容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其次,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力目标生活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应当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而且应当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服务作为目标,培养学生未来辩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现有能力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将道德与法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生活化,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例如,设定《网络改变世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来实现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网络对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了解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看待网络积极作用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网络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提高对社会领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积极作用的观念,使学生利用网络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时代、世界接轨,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不难看出,教师设计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构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活层面的提升。总之,教学目标生活化,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情境创设生活化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模拟学生的生活进行相应的生活情境创设,以期引起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共鸣[2]。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具体且与自身生活相关联的情境之中去学习,提高对教师所教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熟悉度,进而提升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但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当明白情境创设的目的所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应当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具针对性,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本校的课堂教学环境,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育辅助工具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优质生活情境体验。
例如,在进行《社会生活有秩序》这节课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实际生活中违背社会秩序的情境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有秩序》这节课与我们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意识到违背社会秩序所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社会井然有序的视频,使学生在两相对比之下,提高对社会制度重要性的认知,从而促进教师顺利进行《社会生活有秩序》这节课的讲解。不难看出,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来实现生活化情境的构建,通过最直观、典型的实例,反映出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的内容,使初中生在强烈的视觉体验冲击之下,更好地融入教师所构建的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情境之中,从而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
三、问题设计生活化
提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问题的切入角度,问题设置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中所含有的层次感、递进感等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因此,在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提问进行合理的设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提问的内容必须符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应当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问题中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其次,提问的内容必须是针对初中生的生活实际的,要以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心理距离,减轻初中生对问题的排斥感;再次,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的头脑处于思考状态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也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提问的时机,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最后,问题呈现应由浅及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基础的问题开始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然后逐步深入课本的重难点。
例如,在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节课中的“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等概念讲解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就可以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提问: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如果国家不安全,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什么威胁?引导学生回答出“领空、领水、领陆”等内容,从而纠正学生对“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概念的错误理解,并且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已经理解的概念继续提问: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国家安全观?我们又该在生活中怎样树立国家安全观?帮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不难看出,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拉近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要从教学目标、情境设计以及问题设置入手,提高这三部分的生活气息,从而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