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2018-11-28王晓秋

小学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负荷量运动量负荷

⦿王晓秋

在健康理念的深入推行下,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运动量也随之加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体质的提升,对学生心理体验不够重视,对运动负荷的安排也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能适应课堂教学运动量而出现不良情绪。所以,科学制定体育课堂运动负荷量,让学生能够在相对适宜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一)教材性质和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运动量的安排依据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教材内容不同所要求的运动量也有所不同。小学体育教材有一些低强度项目为主,这些运动学生负荷量较小;另一类教材则以跑步项目为主,这种教材所要求的运动负荷较大。因此,教师要合理分析和选用教材,选择最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

(二)教学场地和器材 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选取都会对学生的运动负荷造成影响。若使用面积小的场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运动次数容易减少,其运动负荷就随之增加了。若学校体育教学器材不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运动量就减少了,运动负荷就无法达到课程要求,这也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技能训练比较广泛,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偏多,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很容易存在缺陷,导致课堂教学时运动负荷无法达到要求。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准确预估课堂运动负荷量,这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假如对学生运动负荷提出过高的要求,就极易让学生出现过度地消耗体力,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达到适宜运动负荷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运动负荷的适宜程度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体育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保障教师能够对运动负荷进行精准预测,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面对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可代替品,在解决体育器材不足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例如,在短跑接力运动教学中,如果接力棒不能满足课堂需要,教师可以教学生用其他材料制作接力棒,进而满足课堂运动训练的需求,使学生运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其运动负荷达也处于较适宜的状态。

(二)有效监控学生运动负荷 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运动负荷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课堂监控的方法种类很多,其中最简便和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监控。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态特征,如面色、呼吸频率、表情状态等。此外,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来监控学生的负荷情况。采用运动手环,教师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观测到每一位同学的运动状态,根据学生情况来调节运动负荷。例如,在长跑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佩戴运动手环,教师在手机上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特征,如果发现学生的运动负荷过量,及时结束运动或者调整学生的运动速度。在使用运动手环的同时,也要及时观测学生的状态和体态特征,特别是关注学生的脸色状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让学生的运动负荷调整到最适宜的状态。

(三)适时调节学生运动负荷 教师在安排科学的训练计划后,还要依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及时地作出调整。例如,在扔铅球教学中,教师要提前掌控学生的运动负荷量,提前设计扔铅球的次数和频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若发现学生普遍表现较为吃力,则及时减慢扔铅球的频率,以达到最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其次,每位学生的体质都有所不同,所能承载的运动负荷也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如,在扔铅球的教学中,根据同学的身体素质分为不同等级的组,对不同的组别设置不同的运动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达到最适宜的运动负荷状态。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自我调节意识,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量,学会在运动中自我调节。

三、结语

合理的体育训练,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可以科学地安排课程计划,并掌握运动负荷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负荷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量有所了解,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此外,学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使用运动手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实施监控,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程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运动负荷,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负荷量运动量负荷
大树的日常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森林可燃物负荷量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