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实验
2018-11-28平定县石门口联校
平定县石门口联校 李 祯
平定县石门口联校位于阳泉市平定县石门口乡石门口村,共管辖八所完全小学及两个教学点,共有学生842名,教师105名。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6年我们基于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yqedu.cn)开始了“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验,并在2017年11月被中央电教馆立项为重点课题。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我们共发布了网络课程100余课时,覆盖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在考试评测上组织大型网络测试五次。通过这些改革,彻底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通过实验,实验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学业成绩提高明显。同时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五步”混合教学模式、三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我们的实验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并被推广到全市,实验教师在县市级公开活动中多次做公开课或报告。2018年5月,我联校的实验案例被山西省电教馆推荐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融合指明了方向。下面将我联校的课改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与形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在网络及网络学习平台支持下,将学生的学习空间分为线上与线下两个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及重难点知识的微视频,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与合作交流,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并在课堂上由问题展开教学与探讨,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分为五步,第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目标;第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目标制订学习任务单;第三,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网络课程创建,包括资源的筛选及微课制作。至少提前一周发布网络课程;第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教师进行网上督导与师生交流;第五,教师根据学情反馈进行备课并实现混合式教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在创建网络课程上有很大困难,主要表现在电脑操作困难和制作微课困难上,鉴于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我们通过引进“作业盒子”等APP软件将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进行了大的改变,主要分了三种形式。第一,利用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混合式教学实验;第二,利用“作业盒子”进行网络作业实验,并通过软件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在课堂上进行混合式教学;第三,将网络学习空间与“作业盒子”进行组合并互补,在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上发布网络课程并提出学习要求,在“作业盒子”上发布网络作业,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混合式教学。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改革
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后,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弹性评价,允许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允许教师使用“草案”上课,在教学设计节数不作硬性规定;对教师的作业批改将线上线下进行结合评价;
第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1.要经常利用“学习通”、“作业盒子”、“微信”等APP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2.学会利用网络学习,遇到问题懂得利用网络来解决;3.课堂上会及时通过网络来解决问题,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4.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网络数据记录的过程性资料,实现线上线下、家长学校的全方位评价;
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养成提前学习、自主探究、适时检测、及时反馈、问题交流、自我矫正、创新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网络的自控能力等等;
第四,在学业考试方面,将线上测评与线下测评相结合,提倡教师进行线上测评。联校集中组织期末线上测评并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努力改变传统的测评形式。
第五,对学生评价实行综合性评价,利用网络的大数据统计与记录功能,将学生的线上表现记入学生综合评价。在评价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变化
1.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从教师角度来讲,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基本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其次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第三还要有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不同时具备这种能力,年轻教师可能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可能稍强,而对教材的理解及驾驭能力稍弱;而中老年教师相对来说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较弱,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也表现不足。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创建时,我们组织由不同年龄及水平的教师组成创课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我们还通过微信跨区域与县里其他骨干教师建立团队,实现技术共享,能力互补。通过团队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从学生角度而言,在网络支撑下的线上学习为生生、师生之间的跨时空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前置性的学习与讨论,对所学知识有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变得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辩,让小组合作不再是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实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通过混合式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时空不再局限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在40分钟里。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反复听教师讲重难点知识,可以在课前学、课中学、课后学,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他们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混合式教学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对学情的把控不再是预设,而是做到了精准定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表现时间和表现机会,教师的角色转化得到了真正落实,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加强,同时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时的处理变得弹性更大,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3.突破了区域限制,实现了教育均衡
鉴于我联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验,为打破这种局面,我们通过开放优秀网络课程实现了全联校所有学校的资源共享。具体做法是利用联校网络学习空间将优秀网络课程全网开放,所有学生都可以报名学习;通过添加团队教师、教师助教,实现了统一课程资源、各自管理班级的功能。同时教师团队中的任何一名教师通过了解学情都可随时空降到班级进行教学,一定程度实现了“专递课堂”的功能。特别是音乐、美术及信息技术学科,由于专职教师短缺,我们通过全网开放网络课程实现了区域内网络课程资源共享,通过专职教师根据学情巡回指导,弥补了专职教师不足的现状,推进了课程的开足开全工作,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在混合式教学探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特此与各位教育的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希望我们共同进步,为推动山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