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018-11-28大同市实验小学
大同市实验小学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浪潮开始真正涌入我国的中小学校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
学校信息化状况已然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大同市实验小学把“绿色数字化校园”作为特色建设方向,加入到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行列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该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效显著,逐渐形成了富有一定特色的的建设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865X”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有效结合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中教与学的方式,仍然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书面作业多;主动学习活动偏少,特别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少,观察实践少,调查、探索、研究少。转变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是实施课改、落实课改精神最重要且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我校为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努力探索各学科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办学实际,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与 “865X”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有效结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最大优势地实现学生的“先学”,是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探索。“8”,即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八字教学理念。“6”,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六字学习方式。“5”,即适合各学科课堂教学操作的五步基本流程。“X”,即依据各学科特点所实施的X多法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工具,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集成处理成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发现和探究。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所呈现的虚拟实验环境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信息技术所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极强的通讯功能,学生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和对话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的工具,信息技术所提供形成的练习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等等。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同市实验小学现代信息技术与 “865X”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有效结合教学模式,以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以自主、高效课堂建构为价值追求,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回归的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体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如此立体的、丰富的、有趣的呈现方式,能从不同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该校王文敏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体验式作文《动物小档案》时,采用课件、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唤起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抒我情的学习欲望,既关注学生对生活原型的认知程度,又启发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在此真实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2.运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微课助推课堂翻转
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很少有交互行为的发生。课上主要是听讲,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学生想要反馈信息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机会也很有限。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中积极发展学生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演示和浏览的工具,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3—8分钟左右的微课,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最先改变的是课堂教学:多媒体及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非常方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互动交流;信息接收方式更加多元。
例如,该校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把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微课,通过微信留作业的方式发送给家长的移动终端后,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弥补教材和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自主探究有关知识,还可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渗透到每一节课。大同市实验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个性地,有独到见解的去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培养,语言能力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但它不可能是学习的唯一资源。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该校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与所学课程有联系的资料和信息。在学生自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在这个搜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比如,英语教师穆静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进行对话训练,社会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空间。在学习“可爱的家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包括网络搜索在内的多种渠道,搜集到各种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极大的丰富了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小组内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小组成员一起制作成课件后,运用视频效果在课堂上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例如,我校音乐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培养学科素养,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感受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该校的美术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唤醒学生对美术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所有学科共计213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研,探索教研新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低效的教师围坐式校本研究方式,促进了校本教研成果在课堂中的快速应用,很受教师们欢迎。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分享能力,教师可以随机提交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参与即时问题的讨论,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目前,学校平台上总计有全校教师上传的原创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论文、随笔等共享资源1037篇,人均近8篇。其中王进霞和韩春芳两位老师上传总量在20篇以上,老师们的电子教案、学术论文可在平台的个人空间中存储、修改、共享或上交;课堂上,老师随时可以调用各类教学资源。
三尺讲台,既是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舞台,更是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品质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才能称得上为一堂好课?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益的?带着这样的思考,大同市实验小学无论是青葱岁月的年轻教师,还是天命之年的老教师,身影活跃在课堂上:研习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精彩绽放,课后静心反思,那一节又一节温暖而饱满的课,对学生是示范,是榜样;对教师自身而言,是锤炼与担当。
近几年来,大同市实验小学有信息技术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有20多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的信息技术论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教师裴永梅制作的课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复习》在第三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上做展示并获一等奖;王洪宇的《平移与旋转》、丁瑞芳的《圆锥的体积》、王文敏的《月光曲》、赵雪雯的《b、p、m、f》等 10 多位教师制作的课件省市级教学软件大赛中获奖。赵雪雯等六位教师的整合课被国家小语学会评为小学语文S版教材推广示范课;姚伟、代继荣等5位教师的整合课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中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展示课一等奖、二等奖。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
目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是信息技术组的4位成员,只有1位是今年上岗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其他3人都是普通教师经过培训后担任此项工作,在高端网络设备的设置及维护方面与于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差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2.资金短缺,制约数字化校园建设
仅仅是覆盖全校的wi-fi网络建设就至少需要资金30万以上,还有平台综合应用开发的后续资金缺口也在15万左右。教师们目前利用手机终端进行教研时要向运营商缴纳流量费,致使一线教师对数字化网络办公、教学的积极性未达到预期。
3.教学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有待凸显
资源内容与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徒然拥有大量现成的教学资源,但“特色资源”却捉襟见肘。
4.有待启动校际资源联盟的工作
校际之间形成资源联盟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形成校际联盟以方便资源共享。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深知学校信息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应用、重在后续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与市内外、省内外学校的交流和合作,苦练内功,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水平;通过行政推动,运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在数据整合、全面应用等薄弱环节谋求新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漫长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动态的可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调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促其自主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我们相信,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都会随着“绿色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将有一个质的提高,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