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互联网+教育”新局面 争做教育信息化领头雁
——永济市实验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验项目纪实

2018-11-28永济市实验小学

山西电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永济市网络空间微课

永济市实验小学

巍巍中条山下,滔滔黄河岸边,有一颗教育明珠在古老而神奇的蒲坂热土上熠熠生辉,她以信息化教育而声名远播,像黄河岸边耸立的鹳雀楼一般响彻华夏大地。她就是坐落在永济市中心的永济市实验小学。

永济市实验小学成立于1961年,共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名。60年来,该校坚持“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可以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60载砥砺前行,60载辉煌不断。21世纪后,永济市实验小学更是赢得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环——

201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人人通”试点学校。

2016年11月,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项目单位”。同年,又被教育部科技司、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

2017年9月25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永济市实验小学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云南沧源国门小学、新疆吐鲁番市第六小学的学生利用远程同步课堂,同上《登鹳雀楼》一课,充分展示了5年来国家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伟大成就,也把永济的历史文化广为宣传。

2018年5月5日至7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永济市实验小学作为参展单位,向全国的教育同行们展示了“网络空间人人通”的教学情况,引起热烈反响,得到广泛好评。

地处黄土高原、内陆省份的一座县级小学,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在信息化教育领域突飞猛进,成为全国信息化教育最前沿的引跑者呢?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实验项目乘势而上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商品使用更加普遍。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迷恋上了网络,同时也开始嫌弃课堂教学,讨厌书面作业。如何把网络空间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该校大胆地迈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步伐。

2013年,实验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项目经运城市电化教育馆、永济市教育局推荐,山西省电化教育馆考核审批后,正式被确定为山西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验校项目。至此,该项目运行步入正轨。

项目怎样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呢?该校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明白“未来教育革新点”“未来课堂走向”等新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另一方面采取“学校保障网络,学生自带平板”的办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夯实教育技能,从“翻转”学习理念的渗透与强化,到网络平台的熟练使用,再到各种APP的灵活运用等,确保实验教师胸有成竹、顺利上岗。

二、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实验班改变了以往的“课前老师备课,课中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陈旧教学模式,开始了“课前‘4+1’,课中‘两核心’,课后实践和反思”的“翻转”教学模式。

课前“4+1”。即老师推送学习方案、微课、拓展资料、自检作业四个内容,学生课前在网络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与老师、家长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

例如,赵晓丽老师在进行《有趣的测量》教学时,先是推送四个微课:上升法、溢水法、下降法、阿基米德故事。学习方案要求学生:

观看微课1

你了解到了什么方法?(要求口述方法)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称吗?

思考:水面之所以升高是因为,所以,要求石块的体积,其实就是求。

观看微课2、3

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方法?同样再给这个方法起个名称。

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成了可测量计算水的体积,是把转为来解决问题。

微课4将阿基米德文本资料做为扩展内容,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关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请学生收集阿基米德的故事或成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三种方法进行体积的测量,以备在课堂上一起分享。

这样,学生课前进行充分自主学习,课上则可直接进入汇报展示、实验操作,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等办法解决问题。

课中两核心。即“交流展示、共享成果”与“发现疑惑、解决问题”两个核心。

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中涉及的战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如果采取常态的读悟学习方法,学生的情感体验必定是肤浅的,难以触及学生灵魂。然而,但在“人人通”教学下的课堂上,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形象、真实、丰富地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了战争的危害,发自内心地渴望和平,从而获得了真实的历史知识、真切的情感体验。

课后实践和反思。老师、学生、家长课后还能继续针对课中未尽的,继续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使课堂无限拓展。老师及时把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并记录在自己的空间,以备今后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一位家长的日记充分说明了孩子在实验项目中获得的无穷益处:

“妈妈,我越来越喜欢我了!”这是小雅某天在预习平台中进行学习任务时讲的一句话。

实验前的家庭作业较为刻板,以复习巩固为主;实验后的作业以预习探究为主。回到家里她会打开平台用心预习新课内容,因为她特别期待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在展示中她很享受为伙伴们讲解自己的见解,喜欢与同学争辩,未知的课堂学习让她很兴奋。

小雅对古诗词有着深厚的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她在平台的交流中为同学讲解古诗,我很好奇她的自学方法来自哪里?她笑着打开了平台里老师上传的微课,微课里老师专门讲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此她对古诗词的学习多了个通道,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初中。

自从开通了网络平台,家庭辅导方面我们也感到轻松许多。实验前不会的题直接问我们,试验后她会在平台与老师同学互动。通过平台我们也能随时了解小雅的学习情况,“人人通”让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更近了。

小雅升入初一了,她依然保持先学的主动性。“预习、探究、交流”,在“人人通”课堂学到的学习方法帮助她轻松面对初一的学习任务。小雅小学时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上,升初一后三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此外,“人人通”还教会了她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向谁学?怎么学?在哪里可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了解决课堂英语口语吃不饱的状态,她向网络学习,找到英语口语训练的平台,每周保持三节与外教交流的训练课。虽然平台换了,学校换了,但小雅收获的优秀学习情商是最有效最长久的陪伴。

三、教育成效日益彰显

“人人通”实验项目该校已经进行了五年。五年来,该校边实验边反思,一路坚持走来,可以说成效显著。

网络空间下的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发自内心,想学、乐学、好学;学生个性化得到彰显,老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作业情况等,找出某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个性化、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输出和被动接受,现在的交流实现了互动、多元化;网络学习空间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课下利用网络随时交流、探讨,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等内容发起讨论,跨越课堂得到解决。很多学生努力地搜集课外的相关资料发到网络学习空间,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刚开始实验时,许多家长有困惑,担心实验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为此,学校在每年统考时都将实验班的成绩与其他班级的成绩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成绩略呈上升趋势。那么参与实验的学生到了初中以后情况怎样呢?2017年的寒假,该校将实验班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也做了调查对比。这些学生分布在运城市的各个初中,成绩许多都排名在班级一、二名。这充分说明,参与实验的学生个人学习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总之,网络平台的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良性互动,交流主体多元化,更利于学生学习。“人人通”实验项目的发展方向契合了该校的大教育观,这样的网络教学实验之路会越走越宽,自主而个性化的学习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我们有理由相信,永济市实验小学一定会在教育信息化这一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猜你喜欢

永济市网络空间微课
永济市鑫麦康面业股份有限公司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