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8-11-28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周庄小学张道平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周庄小学 张道平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自身讲解,只对作文题目进行简单描述,然后就让学生开始写作。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使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改善自身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计划,在上课时能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讲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趣味盎然的时候,教师再逐步引出主题,并引导学生针对主题展开自己的想象,使其构建和主题相关的情景。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在经过丰富的想象后针对主题描述相关场景。教师给学生修改作文时,对于作文中的亮眼之处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于作文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帮其修改,并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其写作水平。另外,教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其进入作文意境,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技术、讲述生活中的实例等,并适当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明确主题后有兴趣、有目的地去写。只有学生有着浓厚的写作兴趣,才能深入学习写作,真正写好作文。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其写作素材
为了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阅读量,使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拓展其思维空间。其次,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可以文章取材、立意和结构为目的来促使学生解析和领悟作者是如何运用素材的,使学生有意识地读书,并且要读好书,在体会读书乐趣的同时丰富其写作素材。另外,教师可举办一些教学活动来锻炼学生对作文素材的应用能力,如针对主题让学生讲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等,使其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学会如何应用作文素材,还能联系实际生活切实有效地规范思维结构。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措施,使学生具备较多的作文素材,不仅能拓宽学生写作思路,还能使其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并消除对写作的恐惧。
三、提升写作技巧
教师不仅要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在平常上课时也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手法和写作习惯。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整理文章结构,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教学活动来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在上课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如对名词佳句的积累、成语和句式的用法等。对于较好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文章背景、立意结构、写作手法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详细解析文章,并力求语言精练、流畅,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对比,适当时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最后教师再进行评阅,并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和自我修改。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泛读课文,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的力量。在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再讲解作者是如何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美景的,如何利用多线叙述法突出主题的等,使学生在了解文章结构的同时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写作技巧,并熟悉各种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才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使学生加入自身情感
作文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作者的感情投入。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训练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对主题的了解与感悟,把自身感情融入作文中。在上课时,教师要根据课文有策略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扩大自己的眼界,并引导学生讲述和自己相关的经历,使其感知生活,认识自己,从而在写作时有感而发,融入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在课后,教师也可推荐给学生一些感情丰富的文章,并要求其写读后感或后记,使其在课外也能接触较多的文章,在丰富自身写作材料的同时提升作文水平。如在课堂上,教师可给学生推荐文章《拉萨的天空》,教师可先对文章进行简单描述,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解析,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写读后感,并规范其文体结构,要求加入一定的情感,最后教师再进行评阅和修改。学生在写作时融入自身情感,能显著增强其在生活中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不断的作文练习与素材拓展。另外,教师也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创立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乐于写作。同时,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能有清晰的思路和较凝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利用多种教学措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